[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膜野外培养及采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4726.2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玲;苏俐雅;马牧源;王雪梅;陈秋颖;张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野外 培养 采集 装置 | ||
1.一种快速的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种天然水体中,构建一种天然水体生物膜的快速培养装置,在圆盘载体上设置活性碳纤维固定盘,将活性碳纤维通过环形垫片固定在圆盘载体上,利用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使得天然水体中的藻类、细菌、原生生物快速附着在活性碳纤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培养装置是由圆盘(1),固定柱(2),穿绳孔(3),连接孔(4),环形垫片(5),固定孔(6),活性碳纤维(7)和固定绳(8)构成。所述的圆盘载体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圆盘(1)和均匀粘连在圆盘(1)上的5个固定柱(2)和均匀分布在圆盘外侧的4个连接孔(4)以及固定柱(2)上的穿绳孔(3)和固定绳(8)组成;活性炭固定盘由环形垫片(5)和活性碳纤维(7)组成,环形垫片(5)上包含4个碳纤维固定孔(6)。活性碳纤维(7)通过固定孔(6)悬挂在环形垫片上,将固定了活性碳纤维的环形垫片(6)放在固定柱(2)上,用固定绳(8)依次通过固定柱(2)上的穿绳孔(3),将悬挂了活性碳纤维的环形垫片固定在圆盘上,再将多个圆盘(1)用固定绳(8)通过连接孔(4)彼此连接起来,则可以用来同时培养不同深度水体中的生物膜。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天然水体生物膜快速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活性碳纤维作为基质培养生物膜。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活性碳纤维通过环形垫片固定在圆盘载体上,可以批量培养多组生物膜,且活性碳纤维间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4到4.5厘米左右),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使生物膜长得更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由于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光线可以自由透过,更接近自然状态,利于生物膜生长。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圆盘可以通过连接孔串联起来,培养不同水深的生物膜,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绳长,以便获取所需要深度的生物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47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背板工艺熟化室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