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5034.X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8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荣;彭月娥;张四纯;龚晓云;马潇潇;魏振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49/16 | 分类号: | H01J49/16;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交流电 喷雾 离子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气动喷雾装置、电极、交流电源和质谱仪;
所述气动喷雾装置包括外部毛细管、内部毛细管和三通接头;所述内部毛细管一端连接样品溶液注入装置,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三通接头的接头一和接头二;所述外部毛细管套在所述内部毛细管的外周,其一端位于所述三通接头内,另一端从所述三通接头的所述接头二引出;所述三通接头的接头三连接高压雾化气储存装置;
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外部毛细管和内部毛细管的出口端外周,所述电极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所述内部毛细管穿出所述外部毛细管;所述质谱仪设置在所述外部毛细管和内部毛细管的出口端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喷雾装置中的所述外部毛细管和内部毛细管均采用石英毛细管;所述内部毛细管的内径为5um~100um,所述外部毛细管的内径为200~300um,所述外部毛细管和内部毛细管的壁厚均为20um~100u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形状为直线形、环形、半圆形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内部毛细管的出口端30mm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形状为直线形、环形、半圆形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内部毛细管的出口端30mm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采用锡箔纸、铂、不锈钢、铜和铁中的其中一种金属导电物质制成;所述电极贴设在玻璃、橡皮的其中一种介质上。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装置的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溶液注入装置中的样品溶液经内部毛细管靠近接头一的端部引入,从靠近接头二的端部喷出;高压雾化气储存装置中的雾化气通过三通接头的接头三注入外部毛细管的输入端,并从外部毛细管的输出端喷出,同时使内部毛细管喷出的样品溶液雾化;
2)由于电极设置在外部毛细管和内部毛细管的输出端外围,电极与交流电源的高压输出端相连,因此,通过电磁感应诱导出的高压电场,使内部毛细管喷出的样品溶液在喷雾过程中带上电荷,并使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
3)样品中的分子被离子化后,进入质谱仪进行分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内部毛细管内的样品溶液的流速为2~20uL/min,外部毛细管内的雾化气压力为10~300psi。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交流电源的应用电压范围为0.5kV~20kV,频率为50Hz~250kHz。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交流电源的应用电压范围为0.5kV~20kV,频率为50Hz~250kHz。
10.如权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交流电喷雾离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雾化气储存装置中的雾化气采用氮气、空气、氩气和氦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50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