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5181.7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尹卫平;姜亚玲;刘普;任云利;宋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04 | 分类号: | C07D493/04;C07D311/36;C07D311/4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洲 体内 分离 获取 异黄酮 化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昆虫体内提取分离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是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为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俗称蟑螂,有报道蟑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昆虫信息素和氨基酸、脂类和各种昆虫神经肽等物质。中药蟑螂的药理作用,主要报道有促血管增生,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作用以及抗肿瘤、增强免疫作用等。目前国内对蟑螂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各种蟑螂的分布及生态学研究,国外则主要侧重于其基因表达及过敏作用方面和各种酶、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其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体内,比如被子植物的苋科、桑科、豆科蝶型花亚科、蔷薇科、鸢尾科等,在其他植物和动物中也有少量分布,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肿瘤作用、抗氧化作用、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血栓、抗炎作用等等,中药记载的蟑螂的药理作用,与上述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极为相似,而蟑螂的药用物质基础至今并不明确,目前关于蟑螂次生代谢物的分离和鉴定方面的报道及文献记载较少,也未见有从蟑螂体内提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粗提物制备:将美洲大蠊成虫干燥粉碎,粉碎后的美洲大蠊置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超声波辅助浸泡2~4d后,过滤,得到虫体残渣,再将其置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超声波辅助浸泡2~4d后,再次过滤得到虫体残渣,虫体残渣经干燥处理后(在烘箱内70℃以下烘干),在室温下用浓度为60%~90%的甲醇溶液浸泡2~4d,过程中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然后抽滤,得到滤液,滤渣再按照上述方法用甲醇溶液提取一次,再抽滤,合并两次抽滤所得的滤液,将滤液浓缩,-30℃下冷冻干燥,得粗提物浸膏;
(2)柱色谱分离纯化:将得到的粗提物浸膏用200~300目硅胶柱层析,先用体积比为10:1~1:10的不同浓度的氯仿-甲醇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再用体积比为10:1~7:3的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洗脱过程中流出液每20ml接一瓶,用TLC跟踪检测流出液的组分,洗脱结束后,将组分相同的流出液合并,合并后得到6组不同组分的流出液,流出液静置后,其中一组底部有淡黄色物质析出,经离心分离后得淡黄色无定形粉末,即为化合物Ⅰ,其中另一组静置后有白色固体析出,经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和白色固体,白色固体经红外光谱检测为无机盐,弃去不要,上清液蒸除溶剂后得到浸膏,浸膏经TLC检测,发现有单体化合物存在,则将此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用体积比为10:1~1:10的不同浓度的氯仿-甲醇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当洗脱至氯仿-甲醇的体积比为7:3时,所得到的流出液静置后有微黄色固体析出,过滤,滤出的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粉末,即为化合物Ⅱ。
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从昆虫美洲大蠊体内分离得到两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结构鉴定表征,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于昆虫中的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对此两种化合物做抗菌实验评价,同时发现化合物Ⅰ具有抗菌活性;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比较简单,所用原料美洲大蠊来源广泛,所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发明为昆虫蟑螂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Ⅰ的核磁氢谱图。
图2为化合物Ⅰ的核磁碳谱图。
图3为化合物Ⅱ的核磁氢谱图。
图4为化合物Ⅱ的核磁碳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从美洲大蠊体内分离获取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粗提物制备:将美洲大蠊成虫干燥粉碎,粉碎后的美洲大蠊置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超声波辅助浸泡2~4d后,过滤,得到虫体残渣,再将其置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超声波辅助浸泡2~4d后,再次过滤得到虫体残渣,虫体残渣经干燥处理后(在烘箱内70℃以下烘干),在室温下用浓度为60%~90%的甲醇溶液浸泡2~4d,过程中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然后抽滤,得到滤液,滤渣再按照上述方法用甲醇溶液提取一次,再抽滤,合并两次抽滤所得的滤液,将滤液浓缩,-30℃下冷冻干燥,得粗提物浸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51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