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1,1,1,3,3,3-六氟丁烯和1-氯-3,3,3-三氟丙烯的混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5468.X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M·C·博丹;C·P·吉特尔;J·M·鲍曼;Y·K·凌;D·J·威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14 | 分类号: | C08J9/14;C08L7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厚才;林毅斌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丁烯 丙烯 混合物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和要求申请于2010年10月28日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407,708号的优先权权益,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1,1,3,3,3-六氟丁烯(1336mzzm)和1-氯-3,3,3-三氟丙烯(1233zd)的混合物。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包含1,1,1,3,3,3-六氟丁烯和1-氯-3,3,3-三氟丙烯的发泡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被称为低密度硬质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泡沫类别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隔绝应用,包括屋顶系统、建筑镶板、冰箱和冷冻机。在建筑隔绝工业中,硬质聚氨酯泡沫被大规模商业接受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们提供良好性能平衡的能力。已知硬质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在相当低的密度提供卓著的热绝缘性、优异的耐火性能和优越的结构性能。
生产聚氨酯和聚异氰脲酸酯泡沫的方法是已知的,且一般包括:在挥发性发泡剂的存在下,有机多异氰脲酸酯(包括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或多元醇的混合物的反应,该发泡剂由于在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而引起气化。该反应可以通过使用胺和/或其他催化剂以及表面活性剂来增强。所述催化剂确保该泡沫的充分固化而表面活性剂调节并控制泡孔大小。传统上将阻燃剂添加到硬质聚氨酯或聚异氰脲酸酯泡沫中来降低它的可燃性。
在历史上泡沫工业使用液体碳氟化合物发泡剂例如三氯氟甲烷(CFC-11)和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归因于在加工条件中易于使用。碳氟化合物不仅由于它们的挥发性而起发泡剂的作用,而且被封装或夹带于硬质泡沫的密闭泡孔结构中并且是硬质聚氨酯泡沫低热导性能的主要贡献者。
碳氟化合物作为优选的商业膨胀剂或发泡剂在绝缘泡沫应用中的使用,部分地是基于与所产生的泡沫相关联的所得到的k-因子。K-因子定义为1小时内通过1平方英尺的1英寸厚均匀材料通过传导实现的热能传送速率,其中,垂直跨越该材料的两个表面温差为1华氏度。因为闭孔聚氨酯型泡沫的实用性部分基于其隔热性能,所以确认相比于上述那些产生更低k-因子泡沫的材料将是有利的。
当前用于热固性泡沫(PUR/PIR/酚醛树脂)的许多这样的发泡剂也饱受环境或性能缺点的困扰。近年来,越来越关注对地球大气和气候的潜在危害,且某些基于氯的化合物已被识别为在这方面尤其有问题。含氯组分(例如含氯氟烃(CFC)、氢氯氟烃(hydrochlorofluorocarbons,HCFC)等等)的使用一般地已变得不受欢迎,归因于与许多此类化合物有关的臭氧消耗性能。因此,越来越需要提供发泡应用的替代选择的新碳氟化合物(fluorocarbon)和氢氟碳化合物(hydrofluorocarbon compounds)以及现有组合物的共混物。具有以上常压沸点的发泡剂典型地具有糟糕的低温热性能。因此,理想的发泡剂或发泡剂共混物应当是在宽温度范围具有最佳性能的LGWP材料。
氢卤烯烃(hydrohaloolefins)如1,1,1,3,3,3-六氟丁烯(1336mzzm)和1-氯-3,3,3-三氟丙烯(1233zd)正被分别开发为卓越的试剂来符合这些要求。然而,与1336mzzm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它具有高沸点并且在它的结构中包含6个氟原子。因此,就其本身而言,它显示出若干以上缺点,这使它作为试剂不太具有价值并且成本令人望而却步。
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显示低k-因子值、低全球变暖潜力、低分子量、经济合算和在宽温度范围的优异性能的发泡剂。本发明在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方案和实施例中解决了每一个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未经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54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