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粘合剂组合物、光学粘合剂膜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5675.5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5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金伊俊;权智慧;河京珍;李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0 | 分类号: | C09J7/00;C09J17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万青;王珍仙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粘合剂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OCA膜的光学粘合剂膜、用于所述光学粘合剂膜的组合物、以及包括所述粘合剂膜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于触摸屏手机的市场持续增长,人们也日益关注用于粘合手机的视窗玻璃片和触摸屏传感器的玻璃面板的粘合剂材料。通常,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膜用作粘合剂材料。
图1和2示出了用于手机视窗玻璃片和触摸屏面板之间的OCA膜。图1示出了玻璃型电容触摸面板的实例,其中视窗玻璃片1和ITO膜4通过OCA膜2粘合。图2示出了膜/膜/钢化玻璃型的电阻触摸面板的实例,其中OCA膜2粘合视窗玻璃片1和透明导电膜5,且透明导电膜5与ITO膜4粘合。
然而,常规的OCA膜基本为固体透明带。因此,当OCA膜即使通过精细工艺布置在视窗玻璃片和触摸屏之间以将它们粘合在一起时,也会由于空气的瞬间内流形成大量气泡。
为了解决这种气泡问题,可在可视窗玻璃片和触摸面板之间使用液体光学透明粘合剂代替OCA膜。然而,液体光学透明粘合剂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在沉积在视窗玻璃片和触摸面板之间的液体粘合剂固化时会导致缺陷。因此,上述粘合剂要求具有再加工性,从而在产生缺陷时容易分离和再加工。当OCA膜存在故障时,用刀或薄金属线将其从视窗的上膜或下ITO膜分离。如果再加工失败或不能再加工,需要大量时间来去除固化的树脂,且这些材料不能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粘合剂膜,所述光学粘合剂膜由包括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反应性单体和引发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并在固化后在500μm的厚度具有1至70gf/mm2的抗拉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粘合剂膜固化后在500μm的厚度可具有50%至400%的伸长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剂膜对玻璃基板可具有10kgf至50kgf的粘结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可由聚氨酯多元醇与具有异氰酸酯基和乙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获得。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粘合剂组合物,所述光学粘合剂组合物包括通过聚氨酯多元醇与具有异氰酸酯基和乙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获得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反应性单体和引发剂,并具有10°至60°的表面接触角。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氨脂(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可包括由多元醇、亚烷基二异氰酸酯环状三聚体、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具有异氰酸酯基和乙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获得的共聚物。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光学粘合剂膜或所述光学粘合剂组合物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玻璃型电容触摸面板的实例;
图2示出了膜/膜/钢化玻璃型电阻触摸面板的实例;和
图3为光学粘合剂膜中的气泡发生实例。
1:视窗玻璃片,2:OCA膜,3:BM印刷区域,4:ITO膜,
5:透明导电膜,6:空气层,7:粘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光学粘合剂膜由包括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反应性单体和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并在固化后在500μm的厚度具有1至70gf/mm2的抗拉强度。
保持抗拉强度为1gf/mm2或更高可有助于确保膜在固化后不会太软,从而具有足够的强度。保持抗拉强度为70gf/mm2或更低可有助于确保膜在固化后的强度不会过高,从而确保充分的抗冲击性。具体地,上述抗拉强度可大于10gf/mm2且小于70gf/mm2,或者4gf/mm2至70gf/mm2,且优选4gf/mm2至30gf/mm2。
固化可以3000mJ/cm2至5000mJ/cm2进行,但不限于此。
抗拉强度可用根据ASTM D368的样品评价。具体地,将上述用于膜的组合物沉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离型膜上并以3000mJ/cm2固化,随后用Instron系列1X/s自动材料试验机3343测量500μm厚的膜断裂时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毛织株式会社,未经第一毛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56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