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6636.7 | 申请日: | 201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9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魏岱旭;闫志强;钟建;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9/14;A61K9/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高分子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复合高分子材料的纳米颗粒,作为口服药物的缓释载体,以满足解决各种难于用于口服途径的药物的包裹、运输和缓释的运用。
背景技术
大部分药物是通过口服和注射进入人体的,与注射途径相比较,口服途径更加安全,省时有效。但因胃部酸性环境、胃肠道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和胃肠黏膜的多重作用因素,一些药物特别是酸敏性药物和蛋白类药物在达到肠道之前已经被胃酸和胃蛋白酶基本破坏,导致药物最终的吸收能力极差,生物利用度低。此外,蛋白类药物的半衰期也很短,通常只有几分钟。所以,将上述药物包裹在其他的组分中可以避免药物吸收能力差,利用度低的问题。所以寻找并制备出可用于负载口服药物的载体或缓释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已经用于负载口服药物的载体主要有:(1)微球(2)微囊(3)无机纳米颗粒(4)高分子纳米颗粒(5)脂质体(6)乳剂和和(7)凝胶剂。
多年的研究表明,上述的口服药物的载体各有利弊,在运用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微球的粒径过大,难以快速释放内部包裹的药物;微囊和脂质体容易在消化系统的运输过程中破裂,导致药物的损失,其制备工艺较复杂;大部分无机纳米颗粒自身不能降解,却能透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肝脏、肾脏等脏器的无机纳米颗粒积累,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乳剂和凝胶剂也存在运输过程中破裂,导致药物的损失的缺陷,同时部分组成(如聚氧乙烯蓖麻油)使用过量后可导致人体内组织胺大量释放,引起过敏反应。
目前,高分子制备的口服用的纳米颗粒的研究较少,主要存在的原因在于:
(1)成分单一,由于高分子纳米颗粒的成分为一种或两种材料,其载体的药物释放的控制难以有效掌握,如聚乳酸(PLA)纳米颗粒。
(2)肠道细胞吞噬率低,大部分高分子纳米颗粒的肠道细胞吞噬率均较低。
(3)表面活性剂残留,如果高分子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使用表面活性剂,必然导致表面活性剂的残留,如油酸钠等。
所以急需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复合型高分子材料的纳米颗粒,作为口服药物的缓释载体,以满足解决各种难于用于口服途径的药物的包裹、运输和缓释的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用于口服药物的潜在载体,以满足解决各种难于用于口服途径的药物载体的运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2000nm,包含聚羟基丁酸(PHB)、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丁酸己酸(PHBHHx)三种组分,其中聚羟基丁酸为10%-25%,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占10%-25%,聚羟基丁酸己酸为50%-80%。
所述的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的药物包封率大于70%。
所述的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可以被Caco2肠道上皮细胞所吞噬。所述的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好,其细胞存活率大于80%。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聚乙烯醇溶解于水,作为水相;
(2)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羟基丁酸/聚羟基丁酸己酸溶解于氯仿中,作为油相;
(3)水相和油相混合并进行乳化处理形成初乳;
(4)初乳倒入旋转蒸发仪中,除去有机溶剂;
(5)经过离心或过滤处理得到除去聚乙烯醇的用于口服药物载体的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悬浮液。
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中的一种及其组合。
所述水相中聚乙烯醇的含量为10g-30g/1000ml。
所述乳化处理为匀浆机处理,或超声机处理。
所述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0∶1~30∶1。
所述纳米颗粒进行初步的粒径分离通过静置、调节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及过滤来实现;其中静置时间为0.5-48小时,离心速度为6000-120000转每秒,离心时间为10-25分钟。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高分子纳米颗粒作为口服药物载体的应用。
以红色染料罗丹明异硫氰为药物模型,添加入反应体系中。并用于人直肠细胞Caco2的吞噬实验。
三种材料混合后,被上皮细胞吞噬的能力最佳,这为上述的复合材料纳米颗粒作为口服药物载体最重要的提供依据。
该纳米颗粒没有其他杂质和有机溶剂的残留。工艺制备十分简单,成分较低,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1000nm级纳米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图2为本发明中400nm级纳米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6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肠送药器
- 下一篇:一种薄式组合安装门窗副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