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生带叶兜兰的人工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7877.3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顾书玲;程新敏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兜兰 人工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叶兜兰的人工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野生带叶兜兰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兰科植物之一,中国是兜兰属植物的主要产地,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我国兜兰属植物也面临持续的商业采集压力。全世界约有兜兰属植物8O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1/3以上分布于中国。兜兰具有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由于人们对其过度的追逐而对野生资源进行了毁灭性的采挖,兜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所有野生种类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而被禁止交易。
除了设立保护区原地保护兜兰,开展迁地保护并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更是一种积极有效保护珍稀物种的手段。根据叶子的形态特征通常分为绿叶品种、斑叶品种等,带叶兜兰属于绿叶类型,开展对带叶兜兰迁地保护的深入研究,为可持续开发利用这一珍稀物种奠定基础。迁地保护首先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异地栽培物种生长发育正常。目前已对斑叶类兜兰如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 cranthum)、麻栗坡兜兰(P.malipoense)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专门针对绿叶类品种带叶兜兰的引种栽培未见报道,带叶兜兰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此带叶兜兰迁地保护有其特殊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带叶兜兰迁地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野生带叶兜兰的人工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可使野生的带叶兜兰正常生长发育,在5-6月份正常开花,为珍惜物种野生带叶兜兰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野生带叶兜兰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栽培基质:取3-6体积份碎砖块、2-4体积份碎树皮、2-4体积份腐殖土和1-3体积份苔藓植物,在大棚中铺一层石棉瓦,将碎砖块铺于石棉瓦上,碎砖块层的厚度为4-6cm,在碎砖块上依次撒30-50%的碎树皮和20-40%的腐殖土,最后将剩余的碎树皮和腐殖土混合均匀撒于其上,最后铺上苔藓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质;
(2)将野生带叶兜兰栽于栽培基质上,喷施营养液,常规管理。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的步骤(1)为:取4-5体积份碎砖块、2-3体积份碎树皮、2-3体积份腐殖土和1-2体积份苔藓植物,在大棚中铺一层石棉瓦,将碎砖块铺于石棉瓦上,碎砖块层的厚度为5cm,在碎砖块上依次撒40%的碎树皮和30%的腐殖土,最后将剩余的碎树皮和腐殖土混合均匀撒于其上,最后铺上苔藓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质。
最佳的,前述方法中所用的碎砖块的体积份为5、碎树皮的体积份为3、腐殖土的体积份为2、苔藓植物的体积份为1。
在前述方法中,所述碎砖块为3cm×5cm×7cm的砖块,碎树皮为2cm×3cm的树皮。
进一步的,前述野生带叶兜兰的人工栽培方法:冬季保证大棚温度在5℃以上,5-10月份间,在大棚顶部放置一层遮阳网。大棚内空气的湿度为40-70%。在5-9月份期间,每月喷施一次稀释成800倍的MS完全营养液。所述碎树皮为壳斗科植物树皮。所述腐殖土采集于野生带叶兜兰原生境林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成功的将野生带叶兜兰移栽于大棚内进行人工栽培驯化,移栽于大棚内的野生带叶兜兰可正常生长发育,并在5-6月份正常开花,为野生带叶兜兰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1)于冬季收集野生带叶兜兰,并同时采集带叶兜兰原生境林下的腐殖土。在移栽前修剪受损根系、叶片。
(2)配制栽培基质:将砖块粉碎成3cm×5cm×7cm的碎砖块,树皮为粉碎成2cm×3cm的碎树皮。取5体积份碎砖块、3体积份碎树皮、2体积份腐殖土和1体积份苔藓植物,在大棚中铺1800mm×745mm石棉瓦,每2块石棉瓦并拢放置于地面组成一个栽培小区,将碎砖块铺于石棉瓦上,碎砖块层的厚度为5cm,在碎砖块上依次撒40%的碎树皮和30%的腐殖土,最后将剩余的碎树皮和腐殖土混合均匀撒于其上,最后铺上苔藓植物即制得栽培基质。
(3)移栽:在移栽前修剪受损根系、叶片,移栽于栽培基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7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堇林碱的分离纯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从钩状胡椒中提纯钩状胡椒素A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