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制品的制造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7895.1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薰;森冈康行;早川宗孝;伊藤隆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37/15 | 分类号: | B32B37/15;B32B15/08;B32B15/04;C23C14/34;C23C1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金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制品 制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制品的制造系统,尤其涉及在由树脂成型品构成的基材的表面上层叠形成金属薄膜和涂膜而成的树脂制品的制造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树脂成型品构成的基材的表面上通过溅射形成金属薄膜而成的树脂制品(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该树脂制品的基材与金属薄膜之间通常形成有由规定的涂膜构成的内涂层,以谋求金属薄膜对基材表面的附着性的提高等。另外,为了保护金属薄膜,在金属薄膜上形成有由透明的涂膜构成的外涂层。并且,这样的树脂制品作为金属制品的替代品多用于例如汽车内装部件、家具、建材、家电产品、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作为将金属薄膜用作电极膜的触摸面板的部件等也可以使用。
另一方面,还提出有省略内涂层而通过溅射直接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薄膜的、所谓的直接溅射(direct spatter)方式单程制造的树脂制品(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在该树脂制品中,例如当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细微的凹部等时,由于不会产生这些凹部等被厚的内涂层填埋的情况,所以能够在树脂制品的表面上表现出细腻且致密的图案。因此,通过直接溅射方式在基材表面上形成金属薄膜而成的树脂制品能够发挥具有内涂层的现有产品无法获得的卓越的外观设计性,可以预见到发挥该优点其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使用。
但是,通过这样的直接溅射方式在基材表面上形成金属薄膜而成的树脂制品通常如以下那样制造。
即,在制造所述树脂制品时,用于制造树脂制品的作业空间被分成成型区域、金属薄膜形成区域和涂膜形成区域。并且,在成型区域设有用于将基材成型的注塑成型装置等成型装置,在金属薄膜形成区域设有在通过成型装置成型了的基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薄膜的溅射装置等金属薄膜形成装置。在涂膜形成区域设有涂装·干燥室(booth),该涂装·干燥室通过在基材表面上涂布规定的涂料并使之干燥等,从而在金属薄膜上层叠形成涂层。另外,在这些成型区域、金属薄膜形成区域和涂膜形成区域之间设有输送机等移送线路。
首先,利用成型装置对基材单程成型,并通过自动取出机将该基材从成型装置取出,而后通过移送线路从成型区域移送到金属薄膜形成区域。被移送到金属薄膜形成区域的基材通过操作员的手动作业而被临时储存在设于金属薄膜形成区域的暂存架上,且不超出通过移送线路能够移送的极限数。并且,在所储存的基材达到预先设定的数量之后,通过操作员的手动作业将这些基材收纳到溅射装置内。之后,在溅射装置内的基材表面上形成金属薄膜。由此,一次性制作出多个通过溅射在基材表面上直接形成金属薄膜而成的中间制品。接着,通过操作员的手动作业将这些多个中间制品从溅射装置内取出,并储存在暂存架上。之后,将被储存在暂存架上的多个中间制品依次移送到涂膜形成区域。然后,在被移送到涂膜形成区域的中间制品达到预先设定的数量后,通过操作员的手动作业将各中间制品安装到对其进行保持的涂装用夹具上。之后,将安装有涂装用夹具的中间制品送入涂装室内,对中间制品进行涂装、干燥。由此,在中间制品的金属薄膜上形成涂膜,制作出目标树脂制品。之后,通过操作员的手动作业将这些制作出的树脂制品从涂装室内取出且从涂装用夹具上卸下,并且利用搬运台车等运入检查室内。然后,通过操作者的目视检查等进行合格品的分选。由此,能够得到品质良好的树脂制品。
这样,在基材表面上层叠形成金属薄膜和涂膜而成的树脂制品的现有量产方式中,在金属薄膜形成区域和涂膜形成区域中大量进行人工作业。因此,制造树脂制品时人工费增多,这对于削减树脂制品的制造成本来说是一大障碍。并且,在金属薄膜形成区域和涂膜形成区域中,基材和中间制品在达到预先确定的数量之前会作为中间存货被保管。因此,不仅需要基材和中间制品的移送线路,还需要用于对中间存货的保管场所的温度、湿度、清洁度等进行管理的大规模设备,这也影响了树脂制品的制造成本。
此外,对于例如形状和大小不同而成型周期和金属薄膜及涂膜的成膜周期彼此不同的多种树脂制品,在通过上述那样的、花费大量手动作业的现有方式利用多个成型装置来依次进行制造时,产生了如下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7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