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39189.0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中田美惠;岩本展明;竹田哲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B1/10;G02F1/1335;B32B37/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该制造方法获得的偏振板。该偏振板用其单独或作为将其层叠而成的光学薄膜,形成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CRT、PDP等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为使液晶因开关导致的偏振状态可视化的装置,根据其显示原理,使用在偏振片的两面利用胶粘剂层粘贴有透明保护薄膜的偏振板。作为偏振片,例如,一般使用使聚乙烯醇上吸附碘且拉伸的构造的碘系偏振片。作为透明保护薄膜,一般使用三乙酰纤维素系薄膜、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等。
但是,现有的偏振板具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长时间曝晒时,偏振片和透明保护薄膜之间容易剥离的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已提出以下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为了提高与偏振片的粘接性,对热塑性饱和降冰片烯树脂薄膜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2及3中,提案有为了提高密接性而对偏振薄膜及/或保护薄膜的粘接表面实施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表面处理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4中,提案有为了提高偏振薄膜和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粘接性,对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粘贴有偏振薄膜侧的面,以800W以下的输出强度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5中,提案有为了使粘接强度稳定,在对TAC薄膜等难粘接性薄膜进行等离子处理之后,用水等清洗而除去表面产生的难粘接性的渗出物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41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701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818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79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503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印痕、异物、或损伤导致的外观缺陷,能够提高偏振片和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粘接力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所述制造方法获得的偏振板。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该偏振板层叠而成的光学薄膜,以及提供一种使用该偏振板、光学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研究人员为解决所述课题而反复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以下所示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能够达到所述目的,直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偏振片的至少一面借助胶粘剂层设置有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输出强度0.9~2.5kW对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设置有偏振片的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的工序;对实施了电晕放电处理的环烯烃系树脂薄膜进行水洗的工序;以及;借助胶粘剂贴合偏振片和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工序。
对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时,产生起因于环烯烃系树脂的微粉末状物质(羧酸衍生物),在以工厂标准连续长期实施期间,该微粉末状物质蓄积而将工厂内污染。另外,存在该微粉末状物质为原因而损害偏振板的性能或外观的问题。例如,微粉末状物质附着在输送辊上时,在偏振片或环烯烃系树脂薄膜上附带印痕,或微粉末状物质残留于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表面时,在偏振板上产生由异物造成的制品缺陷。
本发明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用水等进行清洗处理除去该微粉末状物质,可获得没有印痕或异物导致的外观缺陷,且偏振片和环烯烃系树脂薄膜的粘接性优异的偏振板。
电晕放电的输出强度需要为0.9~2.5kW。在输出强度不足0.9kW时,能够抑制微粉末状物质的产生,但在薄膜的宽度方向不能均匀地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因此,产生改性斑而不能提高粘接力。另一方面,在输出强度超过2.5kW时,在薄膜表面容易产生电晕损伤,偏振板容易产生制品缺陷。
另外,本发明涉及利用所述制造方法得到的偏振板。
另外,本发明涉及至少层叠有一张所述偏振板的光学薄膜。
另外,本发明涉及包含所述偏振板或所述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91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