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示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9429.7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5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神谷悠介;宇留野聪规;松原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王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示器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将LED等作为光源的指示器导通/截止的指示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中,为了使用5V系的控制信号来对由12V的电池电源驱动的指示器进行开关,需要对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来控制开关元件的指示器驱动电路。在现有的指示器驱动电路中,作为将来自电池电源的电流导通/截止的开关元件,使用高输出的例如MOS晶体管,通过5V系的控制部控制在MOS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间的电阻中流动的电流,来导通/截止与MOS晶体管连接的LED(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326579号公报。
但是,在指示器驱动电路中,在从利用5V系控制信号而动作的控制部的电流反射镜电路供给利用电池电源而动作的开关元件(例如电动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的情况下,当控制部侧的电源电压变动时,在电流反射镜电路中的流动电流也随之连动地变化。因此,有时作为指示器的光源的LED的亮度会产生波动、闪烁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由电源电压的变动而引起的指示器光源闪烁的指示器驱动电路。
[1]一种指示器驱动电路,其具备:电流反射镜电路,其具有两个晶体管,并且其电流通过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而被切换;电流源,其向所述电流反射镜电路的控制侧的第1晶体管供给控制电流;以及开关元件,其被在所述电流反射镜电路的被控制侧的第2晶体管中的流动电流驱动,从而使指示器的光源点亮及熄灭,所述电流源通过将两个晶体管级联连接而构成。
[2]在上述的[1]中所述的指示器驱动电路中,被级联连接的所述电流源的两个晶体管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光源熄灭时截止。
根据本发明的指示器驱动电路,能够抑制由电源电压的变动导致的指示器光源的闪烁。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指示器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将图1所示的两个pMOS晶体管级联连接而构成的电流源的详细内容的电路图。
图3是以曲线图例示出将MOS晶体管级联连接的情况下的DC特性的图。
符号说明
1...指示器驱动电路;10...控制部;11...逆变器;13...控制输入端子;12...电源端子;14...电阻;15...齐纳二极管;20...输出部;21电阻;22...电源端子;23...输出端子;30...LED;31...电阻;100...电流源;200...电流反射镜电路;Q1...nMOS晶体管;Q2...npn晶体管;Q3、Q4、Q5...pMOS晶体管;Q5...pMOS晶体管;Q6...npn晶体管;VBB...电池电源;VCC...5V的电源;REF...基准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各图中具有实质性相同的功能的构成元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指示器驱动电路的构成]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指示器驱动电路1的电路图。该指示器驱动电路1具备控制部10和输出部20。
控制部10具有:通过例如5V的电源VCC而动作,并与控制输入端子13连接的逆变器11;由逆变器11驱动的nMOS晶体管Q1;npn晶体管Q2,其是构成电流反射镜电路200的一方的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作为向npn晶体管Q2供给控制电流的电流源的pMOS晶体管Q3、Q4。
逆变器11经由未图示的布线连接5V的电源VCC,将经由控制输入端子13输入的控制信号(L/H)反转后向nMOS晶体管Q1输出。
逆变器11的输出连接于源极接地的nMOS晶体管Q1的栅极。nMOS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于发射极接地的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即,从电流源100流向电流反射镜电路200的控制电流经由利用控制信号导通/截止的nMOS晶体管Q1而被切换。
将控制电流流向电流反射镜电路200的电流源100通过将两个pMOS晶体管Q3、Q4级联连接而构成。
即,在由两个pMOS晶体管Q3、Q4构成的电流源100中,将pMOS晶体管Q3的漏极与pMOS晶体管Q4的源极连接而被串联配置,在pMOS晶体管Q3的源极经由电源端子12连接有电源VCC。并且,pMOS晶体管Q4的漏极连接于nMOS晶体管Q1的漏极和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9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