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9848.0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汪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 二次 管网 分布式 平衡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换热站(b)处的前端控制系统和设置在每个楼栋管网(c)处的末端控制系统,其中前端控制系统设置有总控机(1),末端控制系统设置有微控制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机(1)通过无线通信与多个微控制器(11)连接,在总控机(1)的输入端组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压力变送器(6)、第二压力变送器(7)以及总管流量计(5),在总控机(1)的输出端组上分别连接有变频泵(3)和电动调节阀(4),在总控机(1)的通信端组上还连接有用于实现无线通信的GPRS模块(2),在所述微控制器(11)的输入端组上分别连接有第三压力变送器(10)、第四压力变送器(12)以及支管流量计(9),在微控制器(11)的输出端组上连接有平衡调节阀(8),在微控制器(11)的通信端组上也连接有用于实现无线通信的GPRS模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6)安装在换热站(b)供水端相连的供热总管上,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7)安装在换热站(b)回水端相连的回流总管上,所述第三压力变送器(10)安装在每个楼栋管网(c)输入端相连的供热支管上,所述第四压力变送器(12)安装在每个楼栋管网(c)输出端相连的回流支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泵(3)、电动调节阀(4)以及总管流量计(5)依次安装在换热站(b)供水端相连的供热总管上,所述平衡调节阀(8)和支管流量计(9)依次安装在每个楼栋管网(c)输入端相连的供热支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栋管网(c)为一整栋楼的供热管网、一个楼栋单元的供热管网或者几个楼栋的供热管网。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前端初始化:
前端控制系统中的总控机(1)按预设频率f0控制变频泵(3)工作,同时按预设阀门开度K控制电动调节阀(4)工作;
第二步:末端差压控制:
末端控制系统中的每个微控制器(11)通过第三压力变送器(10)和第四压力变送器(12)检测楼栋管网(11)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压差,通过改变平衡调节阀(8)的开度使得楼栋管网(11)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压差维持在末端预设压差范围内,每个所述平衡调节阀(8)的阀门改变量分别记为ΔK1,ΔK2,…,ΔKn;
第三步:前端衡流控制:
末端控制系统中的每个微控制器(11)通过GPRS模块(2)将其平衡调节阀(8)的阀门改变量ΔK1,ΔK2,…,ΔKn传给前端控制系统中的总控机(1),总控机(1)按照ΔK=m1ΔK1+m2ΔK2+,…,+mnΔKn计算前端电动调节阀(4)所需的阀门改变量ΔK,其中m1,m2,…,mn分别为每个楼栋管网(11)所对应的供水系数;
第四步:前端稳压控制:
总控机(1)通过改变电动调节阀(4)将引起前端压力变化,通过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6)和第二压力变送器(7)检测所述供热总管和回流总管之间的压差,通过设置变频泵(3)的工作频率为f’使得所述供热总管和回流总管之间的压差维持在设计压差范围内;
第五步:返回第二步,循环控制,实现供热二次管网动态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984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