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0129.0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正平;李仁义;温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钱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3/02 | 分类号: | B23D33/02;B23D3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变压 器用 硅钢片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生产,尤其是一种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变压器的硅钢片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较大的铁损,由于在硅钢片的剪切过程中会对辊挤压作用,尼龙轮在硅钢片的正面的表面每隔一定距离会产生擦痕,因为擦痕磨削了部分的绝缘漆,使得硅钢片组装成变压器后会造成一定的漏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为克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漏磁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其中:其生产方法涉及的生产装置由2-5组驱动轮系统、导轮、斜剪刀组成;驱动轮系统包括上层尼龙轮和下层金属轮;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位于尼龙轮与金属轮之间的轨道上,电机驱动金属轮转动,未经裁剪的硅钢片长带通过尼龙轮与金属轮的对辊挤压向前移动,斜剪刀设置在轨道上端,斜剪刀上设有气缸,气缸驱动尼龙轮压在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与金属轮上,气缸驱动斜剪刀将硅钢片长带剪切成为硅钢片小块;
其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将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放置在导轮内的轨道上,导轮用于限位,防止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跑偏;
第二,气缸驱动尼龙轮压在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与金属轮上;
第三,电机驱动金属轮转动,金属轮作为主动轮,尼龙轮作为从动轮,金属轮和尼龙轮对辊摩擦带动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通过轨道向前运动送到指定位置,由斜剪刀开始剪切;尼龙轮在剪切的硅钢片长带的指定位置上磨出擦痕。
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其中:在尼龙轮的拉力强度940.5-960.8kg/cm2、弯曲强度1300.4-1500.6 kg/cm2、压缩强度950.4-1150.7 kg/cm2、冲击强度5.1-5.5 kg cm /cm2、摩擦系数0.09-0.19;气缸给予尼龙轮的压力为1-1.8Mpa,电机转速925 -1115转/min的条件下,改进后的铁损值为113-123W。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较好拉力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以及冲击强度的尼龙材料制成的尼龙轮,在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中,剪切硅钢片时会对辊挤压,尼龙轮在硅钢片的正面的表面每隔一定距离会产生擦痕,减少擦痕的程度,可以减少漏磁造成的铁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硅钢片剪切后有擦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金属轮1、斜剪刀2、导轮3、尼龙轮4、气缸5、擦痕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其中:其生产方法涉及的生产装置由2-5组驱动轮系统、导轮3、斜剪刀2组成;驱动轮系统包括上层尼龙轮4和下层金属轮1;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位于尼龙轮4与金属轮1之间的轨道上,电机驱动金属轮1转动,未经裁剪的硅钢片长带通过尼龙轮4与金属轮1的对辊挤压向前移动,斜剪刀2设置在轨道上端,斜剪刀2上设有气缸5,气缸5驱动尼龙轮4压在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与金属轮1上,气缸5驱动斜剪刀2将硅钢片长带剪切成为硅钢片小块;
其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将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放置在导轮3内的轨道上,导轮3用于限位,防止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跑偏;
第二,气缸5驱动尼龙轮4压在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与金属轮1上;
第三,电机驱动金属轮1转动,金属轮1作为主动轮,尼龙轮4作为从动轮,金属轮1和尼龙轮4对辊摩擦带动未经剪切的硅钢片长带通过轨道向前运动送到指定位置,由斜剪刀2开始剪切;尼龙轮4在剪切的硅钢片长带的指定位置上磨出擦痕6。
实施例2、减少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铁损的生产方法,其中:在尼龙轮4的拉力强度940.5-960.8kg/cm2、弯曲强度1300.4-1500.6 kg/cm2、压缩强度950.4-1150.7 kg/cm2、冲击强度5.1-5.5 kg cm /cm2、摩擦系数0.09-0.19;气缸5给予尼龙轮4的压力为1-1.8Mpa,电机转速925 -1115转/min的条件下,改进后的铁损值为113-123W。其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钱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钱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0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