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切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0936.2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成;陈俊华;张兆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切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模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去除飞边的自动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热模锻成型是机械加工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阀门、齿轮等产品的加工。热模锻成型时会有多余的材料从上、下模结合部外溢形成飞边,而去除飞边是加工如阀门等产品的模锻工艺中的重要工序。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切边加工一般分为下以步骤,先将带有飞边的产品由人工放到下模具中,即通常所说的上料,接着压力机带动上模具对产品进行冲压,待冲压完毕,将成品由人工从模具中取出,即通常所说的下料。
但以上现有技术的产品切边过程存在着以下缺点:由于需要人工上料,在上料过程中需要将产品对准放置,生产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不高。由于进行的是重复性的动作,生产工人产生疲劳,如果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冲压时伤到工人拿产品的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且更加安全可靠的自动切边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切边装置,包括设有滑块的压力机,所述的滑块的下端安装有上模具,它还包括控制箱、横向安装于压力机上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沿水平方向间歇转动的驱动装置和安装于转盘上的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工件是否到位的传感器,所述的转盘沿周向对称设置有多个工位孔,所述的转盘上的每个工位孔处均安装有与所述的上模具相配合的下模具,所述的控制箱的信号接收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的传感器电连接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自动切边装置的压力机上安装有转盘,该转盘可沿水平方向间歇转动。工作时,将工件置于转盘上靠外的某一工位孔处的下模上,并通过转盘的转动将工件转到上模具的正下方,且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工件到位的信息,并将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给控制箱,控制箱接收到转盘到位的信号,即给压力机发出指令控制滑块带动上模具向下运动,接着压力机带动上模具对产品进行冲压,待冲压完毕后转盘将工件转出并下料即可。利用该自动切边装置无需多余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且上模具下压时不会伤到工人的手,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压力机上的与控制箱电连接的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相连接的减速机和分割器,所述的分割器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减速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转盘的中心孔套合安装于所述的分割器的输出轴上。这样,通过该驱动装置即可实现转盘沿水平方向间歇转动,结构非常紧凑,占用面积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位孔为四个,所述的四个工位孔沿转盘圆周均匀分布,即第一工位孔、第二工位孔、第三工位孔、和第四工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工位孔处安装有光电传感器。这样,可以通过该光电传感器检测工件是否到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盘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接近开关传感器。这样,可以用接近开关传感器检测转盘是否停止转动及工件是否到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四工位孔的一侧还安装有吹气装置,且所述的吹气装置通过气管与控制箱相连接。这样,可以利用吹气装置将工件上的碎屑吹掉,无需额外进行人工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力机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脚踏板的气缸,所述的气缸置于所述的脚踏板的正上方,且所述的气缸通过气管与所述的控制箱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箱控制气缸的动作来推动脚踏板,以实现冲压机的运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自动切边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发明自动切边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自动切边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压力机,2、滑块,3上模具,4下模具,5、转盘,5.1、第一工位孔,5.2、第二工位孔,5.3、第三工位孔,5.4、第四工位孔,6、分割器,7、吹气装置,8、气缸,9、脚踏板,10、控制箱,11、伺服电动机,12、光电传感器,13、减速器,14、联轴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切边装置,包括设有滑块2的压力机1,所述的滑块2的下端安装有上模具3,它还包括控制箱10、横向安装于压力机上的转盘5、用于驱动转盘沿水平方向间歇转动的驱动装置和安装于转盘5上的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工件是否到位的传感器,所述的转盘5沿周向对称设置有多个工位孔,所述的转盘5上的每个工位孔处均安装有与所述的上模具3相配合的下模具4,所述的控制箱10的信号接收端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的传感器电连接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0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