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机机壳自动排水的单向放水双向导气的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1632.8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通;王仁军;徐性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4/04 | 分类号: | F16K24/04;F16K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机 机壳 自动 排水 单向 放水 双向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主要盛装气体的密闭容器中排放液体的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机壳自动排水的单向放水双向导气的阀门。
背景技术
目前以电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正日益获得重视。电机工作时内部会产生热量积聚导致温升,尤其是防爆电机,因机壳密闭,因此冷态时和工作时机壳内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差和压力差。电机内部的空气在冷热和高低压的交替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此外,车载电机大多都布置在汽车的底盘底部,汽车在雨天或涉水行驶时,如果电机密封性稍差,电机内部也可能会有积水。为避免电机机壳内部积水对电机正常运行的影响,目前的惯常做法如图1所示,在电机机壳10的最低处开一放水孔,放水孔处旋上一个密封螺塞20,定期拧开密封螺塞20以排放机壳10内部的积水。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 由于密封螺塞设置在电机机壳的底部,而电机又位于汽车的底盘底部,因此操作困难。2. 排放积水的频率不易控制,频率过高增加作业强度,频率过低,电机绕组将长时泡水从而导致电机损伤或烧毁,严重时还会造成漏电事故危害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闭性好、排水迅捷的阀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机壳自动排水的单向放水双向导气的阀门。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电机机壳自动排水的单向放水双向导气的阀门,包括螺塞阀体,螺塞阀体的中部开有台阶状的阀通孔,其特征是:还包括橡胶密封体、浮子阀芯和螺塞阀底,橡胶密封体嵌在螺塞阀体阀通孔的台阶处且橡胶密封体的外侧面为内凹的圆弧面,浮子阀芯为空心的球体且浮子阀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子阀芯的外侧面和橡胶密封体的内凹面互相贴合,螺塞阀底的外侧面攻有外螺纹,螺塞阀底的中部开有塞通孔,塞通孔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塞通孔的孔径小于浮子阀芯的外径,螺塞阀底和阀通孔的底部以螺纹密封连接,阀通孔中孔径较大的通孔段、阀通孔的台阶和螺塞阀底构成一空腔,浮子阀芯的外径小于阀通孔中较大的孔径且大于阀通孔中较小的孔径,浮子阀芯的外径小于空腔的高度,浮子阀芯设于空腔内。
所述的用于电机机壳自动排水的单向放水双向导气的阀门,其特征是:浮子阀芯的内径为外径的70%~95%,浮子阀芯的外径为阀通孔中较大孔径的70%~95%,浮子阀芯的外径为阀通孔中较小孔径的150%~250%,浮子阀芯的外径为空腔高度的70%~95%,塞通孔的截面为正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使用时,将橡胶密封体嵌入螺塞阀体阀通孔的台阶处,将浮子阀芯塞入螺塞阀体的阀通孔内,随后用内扳手插入塞通孔内以将螺塞阀底固定在螺塞阀体的底部,再将阀门整体安装于电机机壳的底部。在机壳内未进水时,浮子阀芯受重力作用位于螺塞阀体底部螺塞阀底塞通孔上,浮子阀芯和橡胶密封体之间存在间隙,塞通孔支撑了浮子阀芯,由于塞通孔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因此塞通孔和浮子阀芯之间也存在间隙,这样螺塞阀体两侧是贯通的,即机壳内外是贯通的,机壳内部的气体和积水可以通过间隙排出壳外。
当有水通过塞通孔逆行进入螺塞阀体内部后,由于浮子阀芯的密度低于水,因此随着水的积聚,浮子阀芯将逐渐上浮并最终顶住橡胶密封体,这样浮子阀芯和橡胶密封体形成密封层以阻止水的进一步侵入机壳内部,当螺塞阀体内的积水退去后,浮子阀芯失去浮力作用又重新落至塞通孔上,螺塞阀体两侧恢复贯通,机壳内部的气体和积水又可以通过间隙排出壳外。
本发明的特点是:机壳内部的空气与大气保持贯通,压力相等,机壳不易产生冷凝水,也有利于解决电机工作产生的温升和气压增高从而导致压差大而难以密封的问题;单向性好,能自动排水排气,不需要做定期放水操作,降低作业强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向性好,排水迅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设有密封螺塞的电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安装时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1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