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电容器引脚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2665.4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贺卫东;郑志原;郑惠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3/00 | 分类号: | H01G13/00;H01G4/2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电容器 引脚 成型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电容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电容器特别是多芯组陶瓷电容器由于容量较大而在军工、民用领域广泛使用,如图1、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陶瓷电容器,具有环氧树脂封装的芯片本体20′以及两引脚10′,该种陶瓷电容器为贴装式陶瓷电容器,需要将两引脚10′压靠贴合在芯片本体20′的表面,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在将引脚10′压靠贴合在芯片本体20′的表面时,通常是先将引脚10′的近端压合在芯片本体20′的侧面,再将引脚10′的远端压合在芯片本体20′的上或下表面,这种压制方法一是需要较复杂的工序与设备,二是无法保证引脚10′紧贴芯片本体20′,这是由于金属引脚10′在成型时存在回弹的应力,使成型的夹角大于模具或物体的角度。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思维定势及技术偏见的存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总是以为必须先压近端、再压远端,因此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对贴装式陶瓷电容器引脚压制无法紧贴芯片本体的问题,提供一种陶瓷电容器引脚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克服了技术偏见,并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电容器引脚成型设备,包括有一道成型装置和二道成型装置;
该一道成型装置包括有底座以及固定于该底座上的导柱,该导柱上端设有固定块,该导柱上滑动套设有活动块,该固定块与该活动块之间设有用于控制该活动块上下移动的铰接控制组件;该活动块上设有随该活动块同步上下移动的成型轮组件以及一道上压块组件,该底座上正对于该一道上压块组件的下方固定设有一道下模组件;
该二道成型装置包括有与该一道成型装置的底座、导柱、固定块、活动块、铰接控制组件和成型轮组件结构均相同的底座、导柱、固定块、活动块、铰接控制组件和成型轮组件,其活动块上设有随该活动块同步上下移动的二道上压块组件,其底座上正对于该二道上压块组件的下方固定设有二道下模组件。
所述一道成型装置或二道成型装置的导柱和固定块的数目均为两个,所述铰接控制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铰接块、一个第二铰接块、两个第三铰接块以及一压杆,该两个第一铰接块分别铰接在该第二铰接块与两个固定块之间,该两个第三铰接块铰接在该第二铰接块与所述活动块之间,该压杆固定连接在该第二铰接块上。
所述成型轮组件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成型单元组成,该成型单元包括有一成型轮、一支撑轴、一滑动块、一滑动轴和一压紧弹簧,该成型轮可转动套设在该支撑轴上,该支撑轴固定在该滑动块的一端,该滑动块的另一端抵靠有该压紧弹簧并且该滑动块套设在该滑动轴外,该压紧弹簧也套设在该滑动轴外。
所述一道上压块组件包括有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的一道联动块,该一道联动块藉由一道弹簧连接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一道压块,该一道压块的下部两侧形成两条压条;所述一道下模组件包括有一道电容器容置槽,该一道电容器容置槽的两侧形成有与所述两压条上下对齐的两支撑条,该两支撑条的外侧面向内倾斜一定角度。
所述二道上压块组件包括有与所述活动块固定连接的二道联动块,该二道联动块藉由二道弹簧连接有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二道压块;所述二道下模组件包括有二道电容器容置槽,该二道电容器容置槽在所述成型轮组件上下移动的方向开口。
一种利用上述的成型设备进行陶瓷电容器引脚成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一道成形装置将引脚的远端压制成型,并且使压制成型的引脚远端与近端的夹角小于90°;
步骤二,利用二道成型装置将引脚的近端压制成型。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思维定势及技术偏见,创造性地发明一种陶瓷电容器引脚成型设备及成型方法,采用先压制引脚远端再压制引脚近端的方法对引脚进行成型,避免了采用复杂、昂贵的设备及复杂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制造出符合要求的贴装式陶瓷电容器,充分保证引脚紧贴在芯片本体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引脚未贴合在芯片本体上时的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引脚贴合在芯片本体上时的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脚远端弯折时的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道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二道成型装置的二道上压块组件、二道下模组件以及成型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成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2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