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韧性复合弹性聚氨酯表皮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2892.7 | 申请日: | 200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K·本诺特;P·德韦德;G·梵霍克;K·梵兰德斯库特;Y·梵鲁迟恩;H·德温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克蒂塞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28 | 分类号: | C08G18/28;C08G18/48;B29C67/24;B32B27/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毅 |
地址: | 德国莱茵***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韧性 复合 弹性 聚氨酯 表皮 制备 方法 | ||
1.柔韧性弹性聚氨酯表皮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聚氨酯反应混合物,该反应混合物由至少包含异氰酸酯组分、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和催化剂组分的组分组成,该异氰酸酯组分由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两个NCO基的异氰酸酯组成,该至少两个NCO基不与芳族基直接连接,和该催化剂组分基本上不含铅;
-将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层喷涂到模具表面上;
-使该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固化而产生该聚氨酯表皮层;和
-从该模具表面上移除该所产生的聚氨酯表皮层,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至少一种增韧剂,其降低该表皮层的挠曲模量且包含至少一个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是仅含一个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的单官能化增韧剂。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包含一个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和一个或多个比所述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反应性更低以致它们的至少一部分在该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固化期间不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其它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包含聚乙二醇链。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包含聚乙二醇一烷基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包含所述增韧剂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的异氰酸酯组分构成该聚氨酯反应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包含至少3重量份所述增韧剂/100重量份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包含至少5重量份所述增韧剂/100重量份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包含至少7重量份所述增韧剂/100重量份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包含小于20重量份所述增韧剂/100重量份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包含小于18重量份所述增韧剂/100重量份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包含小于16重量份所述增韧剂/100重量份该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异氰酸酯组分和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按照高于90,优选高于95,更优选高于100,最优选高于105的NCO指数反应,该NCO指数优选低于120。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生的聚氨酯表皮层具有至少600kg/m3,优选至少700kg/m3,更优选至少800kg/m3的平均密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含至少一种芳族多异氰酸酯的又一聚氨酯反应混合物喷涂到所述聚氨酯反应混合物的所述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产生又一聚氨酯层,该又一聚氨酯层与所述聚氨酯表皮层相粘附以产生柔韧性复合弹性聚氨酯表皮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克蒂塞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雷克蒂塞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28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