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43808.3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奋;梁伟铭;窦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9/02 | 分类号: | F02D29/02;F02D9/02;F02D4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严志军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发动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涉及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燃油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控制器、机械节气门等部分,机械节气门与油门踏板连接,机械节气门设有一检测节气门开度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与发动机控制器连接,发动机控制器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控制器控制发动机工作。采用该发动机控制系统在工作时,油门踏板可控制机械节气门的开度,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可将机械节气门的开度传递给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可根据节气门的开度实时控制发动机工作,使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与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的开度相匹配,满足驾驶员的驾驶要求。
随着能源的日渐匮乏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具有节能环保效果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一般的燃油汽车在驱动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电动马达和发动机两种驱动方式驱动汽车运行,因此发动机的运行方式就需要有所改变。
但而专门针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一款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费用非常昂贵,综合性能与经济性的要求,一部分整车厂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项目会采用在原有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上进行改制开发。而现有的发动机改制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改制开发技术难度大;2)改制开发费用高;3)改制开发周期长;4)技术风险较高。上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开发,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应用形成一定的障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由目前传统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改制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控制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所述发动机的进气通道设有一电子节气门,所述电子节气门与一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气门的开度,所述电子节气门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采集电子节气门开度信号,所述主控制器还与车况信息采集单元及驾驶员操作信息采集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发动机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驾驶员操作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子踏板开度信号反馈单元、制动踏板开度信号反馈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在传统燃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将机械节气门改为电子节气门,该电子节气门由主控制器控制,主控制器根据车况信息采集单元、驾驶员操作信息采集单元反馈信息确定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并相应控制电子节气门的开度,电子节气门并将其节气门开度信号反馈给发动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即可控制发动机的喷油点火,使发动机输出与主控制器要求相匹配的扭矩。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在传统燃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将机械节气门改为电子节气门,并配置一主控制器即可改制完成,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即可满足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对发动机的控制需求,同时使得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机控制系统开发周期缩短,开发费用减少,开发难度降低,技术风险减小,使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更加的方便,可进一步促进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1和发动机控制器2,发动机1与发动机控制器2连接,发动机控制器2控制发动机1工作。发动机1进气通道11设有一电子节气门3,电子节气门3与一主控制器5连接,主控制器5控制电子节气门3的开度。电子节气门3上设有一可检测该电子节气门开度的气门位置传感器4,气门位置传感器4与发动机控制器2连接,主控制器5还与车况信息采集单元6及驾驶员操作信息采集单元7连接。主控制器5还与发动机控制器2连接,两个控制器之间可进行信息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电解槽规整炉膛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无线遥控电子锁、电子锁组件及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