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3942.3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6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福;王再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判别 零件 正确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零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各种电子产品已日益普及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及生活当中,尤其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信息及家电等电子产品。为了让这些电子产品产生特殊的功能,电子产品几乎都具有一主机板(Motherboard),其主要是由许多电子零件及电路板所构成,其中这些电子元件零件装至电路板,并经由电路板的内部线路来彼此电性连接。
在主机板中的电子零件,一些较大的零件主要是为手插件,然而,以人工配置这些手插件容易发生错误,例如手插件的零件应常会有零件的极性差反或者零件漏插的情况,此外,当不良主机板进行送修时,在运送的过程中,有时会误触主机板零件而使零件脱落,因此在维修前又必须进行零件配置的检测,以免在维修时产生误判。而目前制造商目前多是以人工目视进行主机板的检查,不仅速度慢且耗费较多的时间,检查过程中有时也不易侦测错误的零件配置,使得产能和产品良率不易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其可以自动地代替人工目检的方式来减少主机板中零件配置错误的情形,使产品维持稳定的良率,进而减少成本。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建立标准零件资料库,此标准零件资料库记录标准零件影像与各标准零件影像的位置信息及零件属性;拍摄受测主机板的受测主机板完整影像;依据标准零件影像个别的位置信息,自受测主机板完整影像获取出相对应的待测零件影像;以及利用标准零件影像个别的零件属性来分析各待测零件影像,以产生各待测零件影像中的零件配置是否正确的识别结果。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通过标准零件影像的零件属性与位置信息,自受测主机板完整影像获取出相对应的待测零件影像,并且利用标准零件影像个别的零件属性来分析各待测零件影像,以产生各待测零件影像中的零件配置是否正确的识别结果。因此,可以自动地判断受测主机板中的零件配置是否符合受测主机板所对应的标准主机板,从而取代人工目视来检查受测主机板的零件配置,以免除繁琐的检查细节而降低判断时间与避免检测人员判断失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图示的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系统的方块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图示的一种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图示的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系统的图形化界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图示的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系统的识别结果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所图示的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系统的识别结果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0: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系统; 110:储存单元;
120:影像获取装置; 130:识别模组;
140:资料库建立模组; 150:图形化界面模组;
S210~S240:本发明实施例所图示的自动判别零件正确性的方法的各步骤;
300、400:图形化界面; 321、322:圈选选项;
330:照相选项; 340:比对选项;
350:载入标准主机板影像选项; 360:储存标准主机板影像选项;
37:标准主机板完整影像; 370、470:视窗;
371、372:CPU; 371a、372a、373a、374a:特定区域;
373、374、473、475:电容; 380、480:信息栏;
381、481:零件属性栏位; 382、482:位置信息栏位;
410:影像显示栏位; 410a、415a:标准零件影像;
410b、415b:待测零件影像; 430:再次比对选项;
440:记录文件选项; 490:识别结果栏位;
473a、475a:框选标记; 47:受测主机板完整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3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