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4047.3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杉泽龙也;内藤圭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弯曲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被广泛地利用于医疗用及工业用的内窥镜具有插入到被检体内(体腔内)的插入部和做手术的人操作的操作部,在插入部内配置有照明用的光纤、供处理用具穿过的钳子通道、送气·送水通道等的内置物。另外,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具有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能够与操作部的弯角钮的操作连动而使弯曲部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光纤等内置物由容易弯曲的挠性体形成,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即,将具有规定的弹性的线材在作为内置物的挠性体的外周紧密卷绕成螺旋状,并形成将相邻的线材彼此粘接固定了的限制部,从而保护弯曲的挠性体。在该内窥镜中,在挠性体的特别容易产生弯曲的弯曲部的区域内配置限制部,来防止压曲的产生或寿命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7649号公报
但是,在挠性体的外周将线材紧密卷绕成螺旋状的结构中,制造工序繁杂且成本变高。另外,在挠性体的外侧产生线材所引起的高低差,且线材的表面较硬,因此容易对其它内置物带来损伤。并且,在将紧密卷绕成螺旋状的线材从挠性体的外周松开时,可能对其它内置物带来损伤,或产生卡挂。另外,由于挠性体因螺旋状的线材而扩径,因此成为对插入部的细径化不利的结构。并且,在将来自激光光源的蓝色激光和通过荧光体对该蓝色激光进行波长转换而得到的绿色~黄色的激发光合成,从而生成白色光的类型的内窥镜的情况下,作为挠性体,使用直径为0.3mm左右的细径化了的单模光纤(例如光纤)。当使用细径化了的挠性体时,因细径化而无法充分确保挠性体的耐久性,且在内窥镜制造阶段及内窥镜的使用时,挠性体产生压曲或弯曲,从而挠性体容易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内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光纤等细径化了的挠性体而言,不会对其它内置物带来损伤,且防止挠性体因压曲或弯曲等而受到损伤的情况,并且不会损害弯曲部的弯曲操作性的容易制造的内窥镜。
本发明由下述结构构成。
一种内窥镜,其具备在具有挠性的软性部的前端延伸设置有能够弯曲的弯曲部且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状的插入部,其中,
所述内窥镜具有内置于所述插入部中的细长状的挠性体和覆盖所述挠性体的外周的柔软的保护软管,
所述保护软管具有覆盖至少位于所述弯曲部内的所述挠性体的第一区域和覆盖位于所述软性部的所述挠性体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弹性常数比第二区域的弹性常数小,且第一区域的保护软管的外径比第二区域的保护软管的外径大。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内窥镜中,内置于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细径化了的挠性体由至少位于弯曲部内的保护软管的弹性常数比位于软性部内的保护软管的弹性常数小的保护软管覆盖,且第一区域的保护软管的外径比第二区域的保护软管的外径大,由此该挠性体不会受到损伤,并且不会对其它内置物带来损伤且能够防止挠性体的压曲。并且,由于弯曲部的保护软管的弹性常数小,从而能够将用于弯曲部的弯曲操作的必要转矩抑制得小。并且,由于在制造时能够使由保护软管覆盖的挠性体顺利地进入插入部,因此制造内窥镜时的组装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内窥镜及与内窥镜连接的各装置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内窥镜装置的具体的结构例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出射光的分光特性的曲线图。
图4是内窥镜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A截面处的简要剖视结构图。
图6是图4的B-B截面处的简要剖视结构图。
图7是光导单元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内窥镜插入部与光导单元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在内窥镜插入部中内置有多根光导单元的情况下将第一保护软管与第二保护软管的连接部设置在软性部内的结构的示意性的说明图,(B)是表示将连接部按各光导设置在不同的轴向位置的结构的示意性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时在光导单元的一部分上产生弯曲的情况的示意性的说明图。
图11是第一保护软管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将第一保护软管折弯成180°的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 内窥镜
13 控制装置
19 光源装置
21 处理器
25 插入部
35 软性部
37 弯曲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下一篇: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