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站的发射接收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6845.X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扬;钟致民;尹珂;赵旭;董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88/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屠长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发射 接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基站的发射接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广泛应用,能够随时接入互联网已成为移动用户的普遍需求。
而今,对于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已经实现了3G信号的覆盖。而在航空领域,借助3G技术,也能够实现飞机上的民用通信。
发明人对上述高铁乘客和飞机乘客的通信做了研究。前述的高铁乘客和飞机乘客的通信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移动用户的特征:第一、用户数量有限;第二、用户移动轨迹确定;第三、用户移动时间确定。
对于这类业务,可考虑采用专网覆盖,但因频率等因素影响,网络容量比陆地同技术制式的移动网络容量小。
而在现有的基站发射和接收方法中,由于多个基站发射机同时开机,使得工作基站的系统干扰较大,无线链路性能较低,从而缩减了本已紧张的系统服务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现有基站发射和接收方法造成基站干扰大、无线链路性能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站的发射接收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基于覆盖区域的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根据用户的运动轨迹确定为该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并根据用户的运动经历时间确定所述服务基站的服务时间;控制服务基站的服务扇区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在服务时间处于开启状态,并在服务时间结束后处于关闭状态,控制非服务基站的扇区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覆盖区域的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是预先确定的。
优选地,覆盖区域的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是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确定的。
优选地,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至少为一个。
优选地,非服务基站的扇区在转为服务扇区之前开启发射机和接收机,以使基站扇区的功率在开始服务时达到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发射接收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基站控制单元,基于覆盖区域的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根据用户的运动轨迹确定为该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服务时间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运动经历时间确定所述服务基站的服务时间;管理单元,控制所述服务基站的服务扇区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在服务时间内处于开启状态,并在服务时间结束后处于关闭状态,控制非服务基站的扇区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处于关闭状态。
优选地,覆盖区域的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是预先确定的。
优选地,覆盖区域的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是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确定的。
优选地,每个位置点的主服务扇区至少为一个。
优选地,非服务基站扇区在转为服务扇区之前开启发射机和接收机,以使基站扇区的功率在开始服务时达到稳定。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一个优点在于,能够根据用户的运动轨迹确定为该用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基站,根据用户的运动经历时间确定所述服务基站的服务时间,并以此对服务基站进行分类管理。由于在非服务时间内关闭服务基站的发射机,能够有效减少服务基站的系统内干扰,提升无线链路性能,从而增加系统的服务容量。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发射接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发射接收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8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