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7972.1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冷凯良;苗钧魁;殷邦忠;许洋;孙伟红;邢丽红;贾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7/14 | 分类号: | C01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带 漂烫废 水中 提取 方法 | ||
1.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步骤包括(1)、调节漂烫废水pH值;(2)、向漂烫废水中添加氧化剂;(3)、利用空气将漂烫废水中碘吹出;(4)、溶液吸收吹出空气中的碘;(5)、吸收液中的碘解析;(6)、清除提碘废水中残存氧化剂;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漂烫废水的pH值:向鲜海带漂烫废水中加入浓度30-36%工业盐酸,将漂烫废水的pH值调节至0.5-3.0;
(2)、向漂烫废水中添加氧化剂:向调节pH值后的鲜海带漂烫废水中加入过量氧化剂,加入的氧化剂为NaNO2、NaClO或者二者的联用。
(3)、利用空气将漂烫废水中碘吹出:直接利用室温空气将漂烫废水中氧化后产生的碘吹出,吹出空气和液体的体积比例是300-1000∶1;
(4)、溶液吸收吹出空气中的碘:使用浓度为10-15%NaOH或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吸收吹出空气中的分子碘;
(5)、吸收液中的碘解析:对吸收液进行酸化氧化或还原酸化氧化,使吸收液中的碘析出;
(6)、清除提碘废水中残存氧化剂:根据碘吹出后废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向提碘后废水中定量加入还原剂,与残存的NaNO2反应生成氮气,反应完毕后加入Ca(OH)2调节废水pH值至中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向鲜海带漂烫废水中加入过量氧化剂,氧化剂添加量,按重量比,单独使用NaNO2时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总碘量与NaNO2的比例为1.5∶1-1.5,单独使用NaClO时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总碘量与NaClO有效氯的比例为1∶0.09-0.13,二者联用时先加入NaClO再加入NaNO2,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总碘量与NaClO有效氯和NaNO2的比例为1∶0.1∶0.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碘的解析法为以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时用酸化氧化法使碘解析出:用硫酸或盐酸调节吸收液的pH值在1.2-1.5,根据吸收液中碘的含量加入氧化剂KClO3使碘析出,碘与KClO3的质量比为2.5-3.5∶1,离心过滤分离得到成品粗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碘的解析法为以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时用酸化解析法:根据吸收液中碘的含量,用浓硫酸或盐酸调节吸收液的pH值至中性,即产生碘析出,离心过滤分离得到成品粗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碘的解析法为以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时用还原酸化氧化法:根据吸收液中碘的含量,向吸收液中添加还原剂Na2SO3、Na2S2O3或二者的联用,再用浓硫酸或盐酸调节吸收液的pH值至中性,使溶液中的碘都转变为I-,再用浓硫酸或盐酸调节吸收液的pH值在1.2-1.5,根据吸收液中碘的含量加入氧化剂KClO3使碘析出,碘与KClO3的质量比为2.5-3.5∶1,离心过滤分离得到成品粗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酸化氧化法为向NaOH吸收液中添加还原剂为Na2SO3、Na2S2O3或二者的联用,添加的量根据吸收液中碘的总量确定,确保使溶液中碘可以完全还原为I-即可;二者单独添加时,按重量比,吸收液中碘的总量与Na2SO3用量比为2.5∶1-3∶1,吸收液中碘的总量与Na2S2O3用量比为1∶1.5-1∶2,二者联合添加时则根据吸收液中碘的总量确保碘可以完全还原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鲜海带漂烫废水中提取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加入的还原剂为NH2SO3H或NH2SO3Na,NH2SO3H或NH2SO3Na的添加量,按重量比,废水中残存的亚硝酸钠的总量与NH2SO3H用量比为7∶10;废水中残存的亚硝酸钠的总量与NH2SO3Na用量比为7∶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797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