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8657.0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02 | 分类号: | B65D19/02;B65D19/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张紧轮 叉取式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制造业,特别是机械行业的零部件制造中,每个半成品或是成品零件都需要用各种规格的包装盒或包装袋进行密封保护。在实际的生产装配过程中,废弃的包装盒或包装袋在最后清理时,通常都是捆绑成一团,不管捆绑是多是少,体积大小各不相同,不易搬运,在车间内也不能集中放置。
另外废弃的包装盒或包装袋在捆绑过程中如果集中压缩的不够紧或是捆绑的不够结实,在搬运过程中会出现散落现象,需要再次压缩捆绑,增加了作业者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改变日常生产中废弃的包装盒或包装袋集中处理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能够维护工厂整洁,提高工人作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包括箱体、侧开门和货叉预置槽,所述箱体包括四根支柱和三面挡板,所述挡板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左侧、右侧和后侧,所述侧开门设置在箱体的前侧,所述货叉预制槽设置在箱体底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货叉预制槽包括多根长支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支座的长度小于箱体挡板的长度,所述长支座放置在箱体底部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柱的高度大于挡板和侧开门的高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柱的下端设置有锥形脚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不需额外的搬运器具和增加额外的劳动,提高了工人作业效率,维护工厂整洁,经济耐用,无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箱体;2、侧开门;3、货叉预置槽;4、锥形脚座;10、支柱;11、挡板;30、长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包括箱体1、侧开门2和货叉预置槽3,箱体1包括四根支柱10和三面挡板11,挡板11分别设置在箱体1的左侧、右侧和后侧,侧开门2设置在箱体1的前侧,货叉预制槽3设置在箱体1底部。
进一步说,所述货叉预制槽3包括多根长支座30,两根之间存在的间隙刚好为叉车中叉板的距离,长支座30的长度小于箱体挡板11的长度,长支座30放置在箱体1底部内,用于支撑压缩后的废包装材料,更便于叉车的搬运。另外支柱10的高度大于挡板11和侧开门2的高度,防止废包装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溢出箱体1外部,而支柱10的下端设置有锥形脚座4,给箱体1在承载废包装材料时足够的稳定性,不易滑移地面。
本发明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使用前侧开门2处于闭合状态,在箱体1底部、三面挡板11和侧开门2的围成的容器内周边各放置一块大小适应的纸板,且用胶带粘接好边角,防止在搬运过程中散落;然后将生产线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分拆压平,放入箱体1内;当箱体1内装满需要搬运废包装材料时打开侧开门2,用叉车的货叉从打开侧开门一面进入,依货叉预置槽位置伸入压缩纸板底部并抬起叉车货叉,清出废包装材料,该回收箱留在原位继续使用,叉车将废包装材料搬运至工厂垃圾分类储存区。
本发明用于生产张紧轮的叉取式回收箱区别于现有技术:改变原有对废包装材料随意进行捆绑堆积的作业方式,采用集装箱式的集中压缩包扎并分类放置,提高了工人作业效率,车间内的环境整洁、物料有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