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组合楼盖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49164.9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和俭;王海云;李静;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古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92 | 分类号: | E04C3/2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组合 楼盖 | ||
1.一种双向组合楼盖结构,包括多个纵向木桁架、多个横向木桁架和多个紧固件,其中,
每个纵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多个受压木腹杆,上弦杆位于下弦杆正上方,与下弦杆相互平行;
每个横向木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多个受压木腹杆,上弦杆位于下弦杆正上方,与下弦杆相互平行;
每个纵向木桁架与每个横向木桁架垂直相交,且横向木桁架上弦杆的下表面与纵向木桁架上弦杆的上表面接触,横向木桁架下弦杆的下表面与纵向木桁架下弦杆的上表面接触,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位于横向木桁架下弦杆与纵向木桁架上弦杆之间,且垂直于横向木桁架下弦杆和纵向木桁架上弦杆,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紧挨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安装,位于纵向木桁架上弦杆和纵向木桁架下弦杆之间,且垂直于纵向木桁架上弦杆和纵向木桁架下弦杆。
紧固件安装在纵向木桁架与横向木桁架的垂直相交处,将纵向木桁架与横向木桁架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纵向木桁架中的至少一部分纵向木桁架还包括受拉钢腹杆,并且所述多个横向木桁架中的至少一部分横向木桁架还包括受拉钢腹杆;纵向木桁架受拉钢腹杆安装在位于同一纵向木桁架上的、每两个最紧邻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用于连接纵向木桁架上、下弦杆;横向木桁架受拉钢腹杆安装在位于同一横向木桁架上的、每两个最紧邻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用于连接横向木桁架上、下弦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纵向木桁架受拉钢腹杆的一端连接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所对准的纵向木桁架下弦杆位置,同时另一端连接所述最紧邻的另一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所对准的纵向木桁架上弦杆位置;和/或
横向木桁架受拉钢腹杆一端连接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所对准的横向木桁架下弦杆位置,同时另一端连接位所述最紧邻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所对准的横向木桁架上弦杆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每两个最紧邻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的受拉钢腹杆的数目为一个或两个,和/或
每两个最紧邻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的受拉钢腹杆的数目为一个或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当每两个最紧邻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的受拉钢腹杆的数目为一个时,同一纵向木桁架上的各个受拉钢腹杆中相邻的受拉钢腹杆在纵向木桁架的两侧交替安装,当每两个最紧邻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的受拉钢腹杆的数目为两个时,该两个受拉钢腹杆分别安装于纵向木桁架的两侧,和/或
当每两个最紧邻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的受拉钢腹杆的数目为一个时,同一横向木桁架上的各个受拉钢腹杆中相邻的受拉钢腹杆在横向木桁架的两侧交替安装,当每两个最紧邻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之间的受拉钢腹杆的数目为两个时,该两个受拉钢腹杆分别安装于横向木桁架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同一横向木桁架上的各个受拉钢腹杆关于大致位于该横向木桁架长度方向中心线的一个横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呈“倒八字”状对称分布,和/或
同一纵向木桁架上的各个受拉钢腹杆关于大致位于该纵向木桁架长度方向中心线的一个纵向木桁架受压木腹杆呈“倒八字”状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受拉钢腹杆与对应上、下弦杆之间为螺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至少部分纵向木桁架还包括木垫块,安装于纵向木桁架上弦杆的上表面,使得横向木桁架上弦杆的上表面与所述木垫块的上表面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盖结构,其中,紧固件包括上弦挂钩、下弦挂钩和连接螺栓,上、下弦挂钩分别挂在纵向木桁架与横向木桁架的上、下弦杆垂直相交处,且上、下弦挂钩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古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古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七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91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退化石墨烯氧化物的电诱导还原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开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