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449440.1 申请日: 2011-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2558152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陶玉成;杨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科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01/12 分类号: C07D401/12
代理公司: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代理人: 胡敏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甲基 吡啶 氨基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化工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料药的合成,进一步涉及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蚜酮(Pymetrozine)是由Ciba-Geigy公司1988年研究开发的一类新型杂环类杀虫剂,属于甲亚氨基吡啶类。在农作物田、蔬菜田、观赏植物、棉花、蛇麻草、落叶果树和柑橘上控制蚜虫和白粉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对水稻上的黑尾叶蝉有一定防效。这种化合物因其高度的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的低毒性、对鸟类、鱼类、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安全性而在综合防治(IPM)中显示出很好的发展前景。有鉴于此,工业化生产该化合物对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而关键中间体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的制备方法对整条路线的可操作性和收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的新工艺,克服现有报道中所使用溶剂和试剂毒性较大,难以工业化等缺点,该方法操作简便,试剂和溶剂毒性低,更加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式(1)化合物(乙酸乙酯)在加热条件下和水合肼(NH2NH2·H2O)发生肼解反应生成式(2)化合物, 

步骤二:式(2)化合物和三光气加热关环得到式(3)化合物, 

步骤三:式(3)化合物和氯丙酮烷基化(ClCH2COCH3)反应既得式(4)化合物, 

步骤四:式(4)化合物与水合肼(NH2NH2·H2O)通过开环扩环过程得到式(5)化合物, 

步骤五:式(5)化合物通过氯化氢气体脱除乙酰基得到式(6)化合物, 

步骤六:式(6)化合物和3-氰基吡啶在Raney-Ni的存在下一锅法合成式(7)化合物,即所述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一中,在反应结束时加入乙醇共沸出去残余的水分和乙酸乙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为所述水合肼的摩尔数的1.0~1.5倍。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的用量为所述水合肼的摩尔数的1.2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二中,采用脂肪族的脂类、卤代烃、芳香烷基类中的一种作为溶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三中,所述烷基化所用碱为 醇钠、氢化钠和烷基锂类中的一种,并采用极性溶剂,反应温度为-20℃~80℃。优选地,所述烷基化所用碱为醇钠,并采用甲醇和乙醇中的一种作为溶剂,反应温度为6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四中,采用脂肪族醇为溶剂,反应温度为60℃~110℃。优选地,反应温度为90℃。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采用脂肪族醇为溶剂,反应温度为50℃~110℃。优选地,反应温度为70℃。 

所述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的制备方法,以乙酸乙酯(式(1)化合物)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肼解反应得到乙酰肼(式(2)化合物),式(2)化合物和三光气加热关环得到式(3)化合物,式(3)化合物和氯丙酮烷基化反应既得式(4)化合物,式(4)化合物与水合肼通过开环扩环过程得到式(5)化合物,式(5)化合物通过氯化氢气体脱除乙酰基得到式(6)化合物,式(6)化合物和3-氰基吡啶在Raney-Ni的存在下一锅法合成终产品,即式(7)化合物4-[(3-亚甲基吡啶)-氨基]-6-甲基-4,5-二氢-2H-[1,2,4]三唑-3-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有以下优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科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科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9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