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箱储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9443.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权九成;尹赞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段晓玲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箱 储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箱储存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燃料箱中,向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要持续且稳定是显然的。由此已经公开了很多使燃料向发动机顺畅地且以需要的量稳定供给的技术。尤其在不是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即,燃料箱中没有装有适量的燃料且车辆自身不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该情况下燃料供给顺畅且稳定的技术尤为重要。尤其在车辆刚启动或燃料箱中装有的燃料不多的情况下,仅靠正常行驶状态下的燃料供给结构难以使燃料顺畅供给至发动机。由此,燃料箱中一般设有储存器,其结构使该情况下的燃料供给顺畅。
储存器设置在连接燃料箱的燃料供给管上,构成为小型燃料容纳部形状,与燃料箱中容纳的燃料量无关,设计为一直容纳有一定量以上的燃料,从而使得燃料箱中容纳的燃料量极少或如车辆在陡坡上长时间行驶时,燃料箱内燃料的液面成为不正常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储存器向发动机稳定地供给燃料。
图1简略地示出了现有储存器的结构。一般,储存器100’设置在燃料箱300’内,包括:容纳部110’,其连接向发动机200’供给燃料的燃料吸入管120’并容纳燃料;供给部130’,其连接所述容纳部110’并将所述燃料箱300’内的燃料供给至所述容纳部110’内;及测量部140’,其测量容纳在所述容纳部110’内的燃料量。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形态,还设有具备泵的储存器,该泵将所述容纳部110’内的燃料主动吸上去并输送至所述发动机200’,但是在此论述的是不带这样的泵的储存器。不带泵的储存器与带泵的储存器相比,具有向发动机的燃料输送相对不稳定的缺点,但是由于结构非常简单,具有制造费用低廉且故障发生率大大减少、寿命长、维护方便的优点。由于这样的优点,现状是在柴油车辆等中采用不带泵的储存器的情况仍然比较多。
所述供给部130’一般构成为喷射泵形状,这些喷射泵根据所述燃料箱300’的形状和结构等可设置一个或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测量部140’一般构成为测量水位的最简单结构中的一种,即浮子(float)形状。此外,虽然没有在图中示出,所述储存器100’中除此之外还可能设置有连接返回燃料排出管的结构,所述返回燃料排出管将从所述发动机200’返回的燃料重新排出到所述储存器100’的所述容纳部110’内。
另外,车辆中一般使用的燃料大致分为柴油和汽油。对于汽油,其一般以过滤良好的状态被产品化,几乎不混有异物,因此没有特别的问题;但是对于柴油,与汽油相比,异物混入比率相对高。此外,柴油在物质特性上与汽油相比,随着温度的降低凝固较快发生,而且在其生产过程的特性上含有的水分相对多,因此尤其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燃料内水分冻结而以块的形状包含在燃料中的情况。
一般,柴油在-20℃左右变成软冰(slush)状态,在-24~5℃左右冻结,生物柴油在比该温度更高温度下开始冻结。由此,尤其是在柴油车辆中,在柴油车辆中不带泵的储存器的采用比率高,经常会出现像这样柴油或柴油内水分冻结产生的块被阻挡堵在燃料吸入管入口,使得燃料的吸入及向发动机的输送不能正常进行的问题。
带泵的储存器,公开有在泵吸入部设置过滤异物的过滤器的技术,但是尤其是对于多采用不带泵的储存器的车辆,存在难以去除这些异物或凝固物的问题。此外,之所以采用如上所述的不带泵的储存器的原因是由于:这样的结构具有费用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这里(如带泵的储存器)设置过滤器会使得价格上升或引起维护不便等问题,因此不能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手段。此外,过滤器在过滤异物方面有效,但是在柴油成为软冰状态,或柴油或柴油内水分冻结产生了块的情况下,这些凝固物将大面积覆盖过滤器,从而存在因过滤器燃料的流通反而更困难的问题,因此采用过滤器是不可取的。
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在没有泵的储存器中,尤其在低温时,即在燃料发生凝固时也能顺畅地进行燃料输送的结构。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箱储存器,该燃料箱储存器不带泵且在低温环境下发生燃料的凝固时有效阻挡凝固物,使燃料的输送顺畅。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未经韩国自动车部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9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调节器
- 下一篇:含有抗磨剂的润滑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