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及其用于地下水污染的注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9555.0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姚珏君;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气体 阻隔 装置 及其 用于 地下 水污染 注射 修复 方法 | ||
1.一种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包括主注气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注气管(7)中部套有弹性材质的胶筒总成(6);主注气管(7)分别在胶筒总成(6)的上下对称套有一组胶筒接头、保护套、中间接头、连接套;
所述胶筒总成(6)的上管口套于胶筒接头I(5)下部外侧,保护套I(4)套于胶筒总成(6)的上管口外侧同时与胶筒接头I(5)外壁中部卡紧,中间接头I(3)套于胶筒接头I(5)上部外侧,连接套I(2)连接于中间接头I(3)与上接头(1)之间;上接头(1)、连接套I(2)、中间接头I(3)与主注气管(7)外壁之间围合成注气腔体(15),并在中间接头I(3)和胶筒接头I(5)二者与主注气管(7)外壁之间留有气体通道(16),气体通道(16)一端连通注气腔体(15),另一端连通主注气管(7)与胶筒总成(6)之间的空隙;上接头(1)上设有用于使主注气管(7)与外部注气管(18)连接的上接口(1.2),并在上接口(1.2)旁设有充气接口(1.1),充气接口上端与外部充气管(17)连接,充气接口(1.1)下端向下延伸与注气腔体(15)相连通;
所述胶筒总成(6)的下管口套于胶筒接头II(13)上部外侧,保护套II(12)套于胶筒总成(6)的下管口外侧同时与胶筒接头II(13)外壁中部卡紧,中间接头II(11)套于胶筒接头II(13)下部外侧,连接套II(10)连接于中间接头II(11)与接箍(8)之间,接箍(8)下端连接下接头(9);胶筒接头II(13)和中间接头II(11)二者紧密套于主注气管(7)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总成(6)为橡胶材质,该装置其余部件的材质均为35CrMo合金结构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注气管(7)以及上接头(1)的上接口(1.2)均为偏心设置,充气接口(1.1)位于上接口(1.2)远离上接头中心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头I(3)在与胶筒接头I(5)及连接套I(2)的接触面上开有凹槽并设有密封圈(14),上接头(1)在与连接套I(2)及主注气管(7)外壁的接触面上开有凹槽并设有密封圈(14);
所述中间接头II(11)在与胶筒接头II(13)、连接套II(10)及主注气管(7)外壁的接触面上开有凹槽并设有密封圈(14),接箍(8)在与连接套II(10)及主注气管(7)外壁的接触面上开有凹槽并设有密封圈(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总成(6)的上管口内壁设有用于容纳胶筒接头I(5)下部的内凹槽,上管口外壁设有用于容纳保护套I(4)的外凹槽;所述胶筒总成(6)的下管口与上管口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I(4)上口设有内沿,胶筒接头I(5)外壁中部有凸缘,保护套I(4)的内沿与胶筒接头I(5)上的凸缘卡紧;
所述保护套II(12)的下口设有内沿,胶筒接头II(13)外壁中部有凸缘,保护套II(12)的内沿与胶筒接头II(12)上的凸缘卡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头I(3)内壁是与胶筒接头I(5)上部形状呈互为配合的台阶状;
所述中间接头II(11)内壁是与胶筒接头II(13)上部形状呈互为配合的台阶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型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接头I(3)外壁上部以及上接头(1)外壁下部分别设有用于容纳连接套I(2)的凹槽;
所述中间接头II(11)外壁下部以及接箍(8)外壁上部分别设有用于容纳连接套II(10)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95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