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降解稻草秸秆的有机物料腐熟组合菌剂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0053.X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吴迎奔;贺月林;尹红梅;陈薇;王震;许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C12N1/14;C12N1/20;C05F11/08;C12R1/10;C12R1/125;C12R1/88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0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降解 稻草 秸秆 有机 物料 腐熟 组合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稻草秸秆的就地还田高效稳定成肥使用的一种快速降解稻草秸秆的有机物料腐熟组合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我国每年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产生近2亿吨稻草。由于自然腐解需要时间较长,焚烧处理仍在大量使用,稻草的快速腐解并用于还田处理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所以,农作物秸秆分解利用对于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意义重大。
湖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每年总秸秆量约3200万吨,其中稻草秸秆约2755万吨。正值国家启动的“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项目和湖南省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创建的时期,本研究所针对南方生态、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拟研制出适应能力强和降解效率高的有机物料腐熟剂。该技术及其产品的应用可以加快秸秆的腐熟速率,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等的含量,可以加速水稻营养供应、促进有效分蘖,从而增加株高和有效穗,提升水稻产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秸秆田间就地还田条件、能够快速高效腐解秸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一种快速降解稻草秸秆的有机物料腐熟组合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降解稻草秸秆的有机物料腐熟组合菌剂中含有含菌量配比1∶1∶1的康宁木霉CGMCC NO.3.4290;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GMCC NO.4835;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1.1414;所述的菌剂由以下三种成分混合组成:康宁木霉CGMCC NO.3.4290依次经过液体发酵、固体发酵培养后的产物、地衣芽孢杆菌CGMCC NO.4835液体发酵培养后的培养物和麦麸吸附的产物、枯草芽孢杆菌CGMCC NO.1.1414液体发酵培养后的培养物和麦麸吸附的产物。
所述的康宁木霉CGMCC NO.3.4290于25-28℃固体发酵培养45-48h,产物中菌含量不低于108个/g,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在34-37℃培养22-24h,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在45-55℃培养36-40h后,分别将培养物与麦麸吸附,产物中菌含量均不低于109个/g,所述的菌含量包括菌体和芽孢总的含量。
所述的菌剂中菌含量不低于2×108个/g,菌剂细度不超过0.18mm,含水量不高于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康宁木霉CGMCC NO.3.4290固体发酵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所述的康宁木霉CGMCC NO.3.4290经过斜面种子活化、摇瓶种子培养后,将摇瓶种子培养液接种到液体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时间22-24h,温度25-28℃,转速120-150rpm;通气量0.4-0.5VVM;接种量占培养基体积的10-15%,发酵罐中培养基装量占发酵罐体积的60-70%,液体发酵培养基配制方法为:蔗糖20g,酵母粉0.2g,麦芽粉3.0g,NaCl 0.1g,CaCl2·2H2O 0.1g,KH2PO4 1.0g,MgSO4·7H2O 0.5g,(NH4)2SO4 0.5g,加蒸馏水至1L,pH6.5,121℃,0.1MPa高压灭菌30min;
然后接种占固体培养基重量10-15%的发酵培养种子液,25-28℃固体发酵培养45-48h;固体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为:玉米粉10g,麦麸90g,(NH4)2SO4 1.0g,KH2PO4 0.2g,MgSO4·7H2O 0.05g,80mL蒸馏水,121℃,0.1MPa高压灭菌30min,固体发酵罐中培养基的装量为体积的6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00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