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及球泡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1585.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球泡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泡灯及其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照明行业的SMD(贴片式)白光产品,因其相对于传统光源的高光效,显示指数等要求,以低波长(445-457.5nm)芯片搭配适合的荧光粉的激发效率最佳,LED封装厂通常白光同一型号芯片投产范围在5nm,也就是说,进行封装的贴片式的白光产品的波长相差在5nm,如此,无形中限制了芯片的采购范围,提高了芯片的采购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及球泡灯,旨在解决现有封装厂芯片采购范围较窄的问题,进而拓宽芯片使用范围,降低采购成本。
本发明的电路板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路板,其上贴有若干白光发光二极管,所述白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出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白光发光二极管和发出比第一波长短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白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白光发光二极管与第二白光发光二极管以1:1比例混贴于所述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白光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白光发光二极管呈条状交替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白光发光二极管和第二白光发光二极管呈矩阵交叉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波长在460-462.5nm之间,第二波长在452.5-455n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在75至90之间,第二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在65-75之间,混贴后的显色指数大于70。
本发明的球泡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球泡灯内设置有上述电路板及盖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灯罩,所述球泡灯的各个参数为:色温:6000±500K,显色指数≥70,在恒流IF=20mA条件下,单颗LED的光通量≥7.0。
两种不同波长的白光LED混贴后能够达到球泡灯的电性参数要求,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将不满足球泡灯电性参数要求的两种白光LED利用起来,可拓宽厂内芯片的使用范围及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从而吸收供应商的全部产出芯片,降低芯片采购成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球泡灯的侧视图及球泡灯的电路板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球泡灯的电路板上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条状排布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球泡灯的电路板上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矩阵排布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球泡灯的光谱图,其中,球泡灯所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全是发出460-462.5nm波长的光。
图5是图1的球泡灯的光谱图,其中,球泡灯所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全是发出452.5-455nm波长的光。
图6是图1的球泡灯的光谱图,其中,球泡灯所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为发出452.5-455nm波长的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与发出452.5-455nm波长的光的白光发光二极管以1:1比例的矩阵排列混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用于照明的白光LED(发光二极管)产品,通常对色温,显色指数,光效等都有具体要求。以图1的球泡灯某一高显色产品为例,具体要求:色温:6000±500K,显色指数≥70,在恒流IF=20mA条件下,单颗LED的光通量≥7.0。
现有技术中,制作满足以上电性参数要求的单颗LED产品,并将其应用于球泡灯上,该球泡灯对单颗LED产品的要求很高,如果达不到所要求的电性参数指标,单颗LED产品就不能用于球泡灯上,无形中限制了芯片的采购范围,提高了芯片的采购成本。本发明给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两种不同光谱的LED进行混贴来达到球泡灯的参数要求。具体实施如下文所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球泡灯包括一外壳10、设置于外壳10内的电路板20及盖于所述电路板20上的灯罩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1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