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件式组合积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2367.3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和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33/08 | 分类号: | A63H3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件式 组合 积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积木,尤其涉及一种不需以特定材质制作的两件式组合积木。
背景技术
组合积木为一种相当常见的玩具,组合积木的玩法,是提供复数个组合积木,供游戏者依自己的想象及创意将复数个组合积木组合出各种造型,设计组合积木的制造厂商也会不断推出新造型的组合积木,让使用者组合出来的造型更多样化。因此,组合积木在市场上一直保持有一股流行热潮,至今仍为相当受欢迎的玩具之一。
现有的组合积木为了节省组合积木的材料成本,通常会将组合积木制作成空心的。请参阅图9及图10,现有的组合积木是在一中空的座体70顶部形成复数插楔柱71,且该座体70底部形成一开口,并在座体70内顶部中央朝向底部开口延伸形成一空心的固定柱72,而在座体70的内侧壁面形成复数凸肋条73,使该复数凸肋条73与固定柱72之间形成复数固定槽道74;要组合复数个组合积木时,将组合积木座体70顶部的复数插楔柱71自另一个组合积木座体70底部的开口分别插入该复数固定槽道74中,使固定柱72与复数凸肋条73分别抵靠在对应的插楔柱71边缘,以将各插楔柱71紧配合固定于对应固定槽道74中。
由于上述组合积木的插楔柱是紧配合插固在座体的固定槽道中,为避免座体底部的开口在收纳或拼组把玩时受到挤压变形,造成固定槽道无法紧配合固定插楔柱的情形,现有的组合积木除了要加厚该座体壁面的厚度以外,也要选用少数特定硬度、密度高的材质制作,如ABS塑料,材料的选择性少,且材料成本高,也会进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上述组合积木需有所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件式组合积木,不需以特定的高硬度、高密度材质制作,仍可具有底部开口不易变形且保持有原本组合积木的组合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两件式组合积木,包括:
一中空座体,所述中空座体的外顶部形成复数插楔柱,所述中空座体的底部形成一开口,所述中空座体的内侧壁形成复数凸肋条;
一内底座,设置于所述中空座体底部开口处,并形成匹配所述中空座体底部开口的形状且所述内底座周边凹设形成复数分别对应复数插楔柱的固定槽,所述中空座体的复数凸肋条分别对应所述复数固定槽,且各固定槽的孔径与插楔柱外径匹配,所述内底座的相邻的固定槽之间形成一支撑板,各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中空座体内壁面上同一侧的二相邻凸肋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两件式组合积木主要在所述中空座体底部的开口处设置所述内底座,以支撑所述中空座体的开口,防止所述中空座体底部的开口受挤压而变形;所述内底座为使另一组合积木的中空座体插楔柱顺利卡合至本组合积木上,所述内底座对应所述复数插楔柱形成有固定槽,使另一组合积木的中空座体插楔柱顺利卡合至本组合积本的内底座的固定槽上;如此,组合积木的中空座体即可不限定要用高硬度且高密度的材质制作,且可减少厚度;制作材质的选择度广泛,制造商可选择用低价位的材质以降低制作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节约金钱;或可选择用高分解度、低污染度的材质以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两件式组合积木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中空座体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组合后的仰视图。
图4为复数个本发明的组合积木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5为图4所示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两件式组合积木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8本发明两件式组合积木又一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9为现有组合积木的剖面图。
图10为现有组合积木的仰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中空座体 11......插楔柱
12......开口 13......凸肋条
14......固定插孔 20......内底座
21......固定槽 22......支撑板
23......插柱 70......中空座体
71......插楔柱 72......固定柱
73......凸肋条 74......固定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和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和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