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动式电子提花机钢绳内切驱动低冲击高速开口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3144.9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韩通;张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羊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C3/02 | 分类号: | D03C3/02;D03C3/3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81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动式 电子 提花 机钢绳内切 驱动 冲击 高速 开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动式电子提花机钢绳内切驱动低冲击高速开口机构。属于纺织机械电子提花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单动式电子提花机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织造速度不高(≤200纬/分)、主要与目前市场存量极大的小剑杆织机配套使用的普及型电子提花机。结构特点是将选针电磁阀安装于可以移动的上组件箱(简称上箱)中与下刀箱(简称下箱)相对而行,构成提花机的开口运动,单动式电子提花机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以转速n作圆周运动的曲柄1’通过驱动连杆3’和联动杆10’将圆周运动转变为前升降摇杆4’和后升降摇杆15’的同向摆动,再通过滑块6’和上箱连杆7’并借助导轨5’转变为下箱8’,上箱9’的上下垂直运动,即提花机的开口运动。当曲柄1’位于左端极限位置A点时,上箱9’和下箱8’距离最近,为开口运动中的综平位置,此时所有片钩12’均受到拉刀13’的上推使其上端的方孔略高于选针电磁阀11’的挂钩。若对应电磁阀11’通电,则片钩12’受到电磁阀11’的吸力而向电磁阀的方向偏转并形成片钩12’的方孔与电磁阀11’的挂钩的空间重叠,随着曲柄1’的旋转和下箱8’的下降,被吸住的片钩12’将悬挂于电磁阀11’的挂钩上并随上箱9’向上运动,连同对应的综线14’形成开口运动的上层经纱;未被选中的其余片钩12’将连同对相应的综线14’一起随下箱8’下降形成开口运动的下层经纱,当曲柄1’旋转至位置B时,摇杆摆动至另一极限位置,得到经纱的最大开口。按要求不断变化上、下层经纱的排列规律,即可得到需要的花型织物。
单动式电子提花机的机械结构与复动式相比只有一组拉刀(下箱),且行程只有经纱开口量的1/2到1/3,因此移动件滑移速度低,结构简单。在图1所示的机构中,为使下箱8’和上箱9’在上下运动的同时具有较小的水平分力和减小对导轨副的作用力,选取前升降摇杆4’、后升降摇杆15’作用点D、E的摆动角度为相对水平轴±30°范围内,此时C、D两点的水平位移只有其力臂长度(OD、OE)的1/7—1/8,对解决前升降摇杆4’、后升降摇杆15’在同向摆动条件下的水平串动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运行实践表明,在这种设计和安排下,该机构在综平时的选针冲击力很大,噪声强烈,这不仅因冲击颤动而影响选针时机构的稳定性造成偶发性跳花疵布,也因冲击力的存在使机构不得不承受额外动载荷导致机械故障的增加和机器寿命的下降。
选针冲击无论对单动式或复动式电子提花机均不可避免,单动式的问题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单动式提花机只有一组拉刀,选针时所有片钩12’全部加载于下箱的拉刀13’上,原来悬挂于电磁阀11’挂钩上随上箱9’一起运动的片钩12’则以突然加载方式构成对下箱8’的冲击载荷,而复动式因有两组拉刀使载荷得到分流;二是单动式提花机的上箱9’和下箱8’在选针时形成相对运动,其选针时的碰撞速度是二者速度的矢量和,在图1所示状态下,前升降摇杆4’、后升降摇杆15’的作用点C、D在其60°的摆动范围内,对垂直速度的衰减很少,完全是以高速状态完成上、下箱的相对碰撞运动,且作用时间很短,因此冲击振动强烈。计算表明在织机200纬/分的织造速度下,上、下箱选针时的相对速度约为0.38米/秒,冲击力约为回棕锤重量的2.4倍。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单动式电子提花机钢绳内切驱动低冲击高速开口机构,本发明具有运行平稳、噪声低,机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显著提高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动式电子提花机钢绳内切驱动低冲击高速开口机构,包括机架、下刀箱和上组件箱;所述的机架上固定安装有作圆周回转运动的的曲柄、且机架上还固定安装有前升降轮和后升降轮;所述的曲柄和前升降轮之间通过驱动连杆连接;前升降轮和后升降轮之间通过钢绳连接;所述的下刀箱通过下箱连杆分别与前升降轮和后升降轮相连,上组件箱通过上箱连杆与前升降轮和后升降轮相连;下刀箱和上组件箱之间安装有导轨。
所述的前升降轮通过驱动连杆驱动而作摆动运动,后升降轮通过一根按内切交叉方式缠绕并固定于自身及前升降轮的柔性钢绳来驱动并实现与前升降轮旋向相反的摆动。
所述的以内切交叉方式连接前升降轮和后升降轮的柔性钢绳的交叉点是空间的,钢绳互不相碰。
所述的以内切交叉方式连接前升降轮和后升降轮的柔性钢绳的中部用压板固定于前升降轮上,钢绳的两自由端固连有用于钢绳张紧的调节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羊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羊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1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自动排压机构改进
- 下一篇:一种从高铁钴料中选择性浸出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