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磺制酸废热锅炉煮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4164.8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徐魁;陈彬;张玉华;石永义;孙昌红;陶安华;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52 | 分类号: | F22B37/52;F22B37/5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02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磺 制酸废热 锅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也涉及硫酸生产,尤其涉及硫磺制酸废热锅炉配液、煮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废热锅炉在硫酸生产中尤其是硫磺制酸过程中属于重大安全设备。由于新废热锅炉的管系及汽包内壁上有油污等污染物,如不处理,会形成硬性附着物,不仅影响锅炉的热效率,还会影响到锅炉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因此在投用前必须进行煮炉处理。
经检索,目前有关锅炉煮炉处理的技术方案申请中国专利的仅有1件,即201010124775.1号《一种余热锅炉煮炉后不停炉的方法》,尚无涉及硫磺制酸废热锅炉煮炉的专利申请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磺制酸废热锅炉煮炉的方法,保证新锅炉能安全地投用到实际生产中。
发明人提供的硫磺制酸废热锅炉煮炉的方法包括:
(1) 先将质量分数为96%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98%的磷酸三钠按照1∶1的质量配比混合,用水溶化均匀,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并通过澄清、过滤,除去杂质,再用除氧器加热除氧;
(2) 加入上一步配好的溶液时,锅炉内的水位应保持最低水位,然后将配制好的溶液输入锅内,上水至最高水位;
(3) 煮炉工作安排在烘炉第二阶段的中期进行;煮炉时间根据锅水化验结果安排在2~3天内完成;
(4) 煮炉期间产生的蒸汽经放空阀或安全阀排出,无压煮炉6~8小时;
(5) 之后,调整放空阀开度,使锅炉蒸汽压力在8~10小时间缓慢上升至0.8MPa,并在煮炉过程中一直维持该压力;
(6) 首次加配成的溶液结束后,逐个打开定期排污阀排污一次,并补充給水,保持至高水位;
(7) 为了保证煮炉效果,每隔3~4小时应从上下锅筒及各处排污点进行炉水取样,分析锅水的碱度和磷酸根的含量,要求碱度小于60mmoL/L,磷酸根小于50mmoL/L;如果超过太多,可加水进行调整;锅水碱度如果低于46mmoL/L时,应向锅内补充配成的溶液;
(8) 当磷酸三钠的含量趋于稳定时,说明锅炉水中的化学药品与锅炉内表面的锈油等的化学反应基本结束,结束煮炉工作;
(9) 煮炉结束后,通过补水排污来调整炉水碱度在5~10mmoL/L及磷酸根为20~30mmoL/L,以便维持中后期烘炉需要。
上述第(1)步中所述将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用水溶化是在软水箱中进行的;所述除氧的温度为105℃~110℃。
发明人指出:
①不应将固体药品直接加入锅炉内。配制和向锅内加药液时,应戴好防护用品,注意安全操作;
②禁止满水,防止药液进入过热器内;
③在整个煮炉过程中,应及时检查锅炉各部分是否有渗漏,仪表是否灵敏,附件装置是否正常;
④煮炉期间每6--8小时全面排污一次,并应做好相关记录;
⑤煮炉结束要彻底清除所有排污阀,水位表,取样器等处杂物,以防止煮炉时产生的沉淀物堵塞;
⑥煮炉结束后所有记录都要整理成册,作为档案长期保留。
本发明是一种实用的煮炉方法,适用于硫磺制酸企业安装的新锅炉。
附图说明
图1为硫磺制酸废热锅炉煮炉流程图。图中,1为软水箱,2为泵,3为除氧器,4为废热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硫酸一车间硫磺制酸废热锅炉煮炉方法,流程如附图1所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先在软水箱中质量分数为96%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98%的磷酸三钠按照1∶1的质量配比混合,用水溶化均匀,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并澄清、过滤,除去杂质;
煮炉工作安排在烘炉第二阶段的中期进行,即焚硫炉中部温度达到300℃左右后可开始煮炉,根据锅水化验结果,煮炉时间安排为3天;
软水箱中配好的溶液经除氧泵输送至除氧器加热到110℃除氧后,由高压泵打入锅炉中,经过定时的煮炉、排污、分析、加药,当磷酸三钠的含量趋于稳定时,说明锅炉水中的化学药品与锅炉内表面的锈油等的化学反应基本结束,结束煮炉工作。
2011年4月,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30万吨硫磺制酸装置扩能技改完成,在烘炉时对安装的新锅炉进行煮炉,至今锅炉运行良好,产汽质量优良,为硫磺制酸装置的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4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润滑油泵的变速器和变速器结构系列
- 下一篇:蓄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