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活性物质及利用其制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5008.3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505;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活性 物质 利用 制备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球状氧化物和棒状氧化物混合得到混合氧化物,将混合氧化物放入质量分数为4%的聚偏二氟乙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球磨混合1h,然后再加入LiMn2O4并球磨混合3h得浆料,将浆料加热并于170℃搅拌至干燥得复合LiMn2O4材料,将此复合材料在通入Ar或者N2或者真空下于800℃烘烤24-72h,烘烤后降至室温得到正极活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氧化物和棒状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铜、氧化钛、氧化硼、氧化铈、氧化铌、氧化银、氧化钙、氧化镧、氧化钌或者氧化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氧化物中棒状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5-95%,混合氧化物与LiMn2O4的质量比为1∶4-1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氧化物的纵横比为2-10,所述球状氧化物的粒径和棒状氧化物的最长边为0.005-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正极活性物质,包括LiMn2O4以及包覆于LiMn2O4表面的氧化物包覆层;所述LiMn2O4的粒径D50小于等于30μm;所述氧化物包覆层由呈球状或者类球状的二次颗粒组成,二次颗粒的粒径为0.05-10μm。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制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以及封装于电池壳内的电极组和电解液,所述电极组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组成,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上的涂敷层,所述涂敷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LiMn2O4以及包覆于LiMn2O4表面的氧化物包覆层,所述氧化物包覆层由呈球状或者类球状的二次颗粒组成,二次颗粒的粒径为0.05-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材料中还包括正极活性物质0.1-12%的导电剂,导电剂选自导电碳黑、VGCF、碳纳米管、镍粉、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选自聚乙烯醇、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羟甲基纤维素、丁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粘结剂的含量为正极活性物质的0.5~15wt%。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中的电解质为LiBOB、LiCF3SO3、Li(CF3SO2)2N、LiPF6、LiBF4、LiClO4、LiAsF6、卤化锂或低脂肪酸碳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圆筒形、纽扣式、方型或袋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50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空调进气口防鼠装置
- 下一篇:轴类零件旋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