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外部直流线路的可失谐磁共振射频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5314.7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部 直流 线路 失谐 磁共振 射频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的射频线圈,具体涉及一种无外部直流线路的可失谐磁共振射频线圈。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是现代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等特点。射频接收线圈是磁共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决定着磁共振系统的成像质量,被称为磁共振系统的“眼睛”。
磁共振系统主要由主磁场、梯度线圈、射频线圈、谱仪和数字处理系统组成。主磁场(称为MRI系统主磁场-B0)对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自旋进行极化,磁极化原子核在人体中产生磁矩。该磁矩在稳态时指向主磁场方向,如果没有激励扰动则不会产生有用的信息。梯度线圈用来产生并控制磁场中的梯度,以实现MRI信号的空间分辨。这个系统有三组线圈,产生x、y、z三个方向的梯度场,线圈组的磁场叠加起来,可得到任意方向的梯度场。射频线圈包括射频发射线圈和射频接收线圈。射频发射线圈可以在磁共振系统中产生射频(RF)磁场(称为激发磁场或B1磁场),用来激发氢原子核产生核磁共振(NMR)信号。在激发过程中,原子核自旋系统吸收能量,使氢原子核磁矩绕着主磁场方向进动。在激发后,进动的氢原子核将经历自由感应衰减(FID),释放其吸收的能量并返回稳态。在自由感应衰减(FID)中,使用放置在人体受激部分附近的射频接收线圈探测核磁共振(NMR)信号。该核磁共振(NMR)信号表现为射频接收线圈中的电压(或电流),该电压(或电流)由人体组织的进动磁矩所诱导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经谱仪和数字处理系统的处理,经过傅立叶变换,建立一幅完整的磁共振成像。
射频发射线圈和射频接收线圈在工作时必须处于谐振状态,否则将会极大地影响其本身的性能。另外,射频发射线圈和射频接收线圈在时间上是“交替”工作的。射频发射线圈发射的时候(谐振),射频接收线圈必须停止工作(失谐),否则将会带来安全问题;射频接收线圈接收的时候(谐振),射频发射线圈必须停止工作(失谐),否则将会带来图像质量及系统安全等问题。
射频接收线圈的失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叫被动失谐,一种叫主动失谐。现在磁共振系统的主动失谐基本都是在发射线圈发射的时候,由磁共振系统提供直流电源,打通接收线圈中的二极管,在接收线圈的通道中形成一个由导通的二极管、电感和电容形成的并联谐振,从而实现接收线圈的主动失谐。我们将由二极管、电感和电容形成的回路称为基本失谐回路。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一个不带失谐电路的磁共振射频线圈(一个通道)中,图中的C1~C7为电容,C1~C7电容间的连接线在磁共振射频线圈中一般都是印刷电路板(PCB)的覆铜。覆铜作为电感,与串联于其间的电容,通过调试,实现所需频率下的谐振。C5为信号引出电容。这样的结构,在磁共振中不能工作,因为它始终处于调谐状态。
为了能够让射频接收线圈在磁共振系统中正常地工作,且满足安全性要求,在磁共振射频接收线圈单元中都要引入主动失谐结构的电路。主动失谐电路,需要磁共振系统提供的直流电路来驱动,如图2所示。图2的线圈单元中,一共有三个主动失谐电路,每个失谐电路都由电容、电感和一个二极管组成。C1,L1和D1形成失谐电路1;C2,L2和D2形成失谐电路2;C3,L3和D3形成失谐电路3。图2中的红色线路,就是为了实现主动失谐作用而引入的直流线路。它们由磁共振系统提供电源,在接收线圈不工作的时候---需要处于失谐状态---打通各个主动失谐回路中的二极管,来实现射频接收线圈的失谐。所以,在现有的设计中,这些直流线路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电流会在空间产生磁场,所以,直流电流会影响磁共振系统的主磁场均匀性。为了减少直流电流对磁共振系统中主磁场均匀性的影响,直流电路的两根电流线(其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间距要尽可能小,最好是同轴结构或者麻花式的交叉结构。这样,直流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最大程度上互相抵消,进而减小对住磁场均匀性的影响。另外,如果直流线达到一定的长度,将会与线圈单元发生交叉干扰(cross-talk),影响其射频特性,进而影响其成像质量。所以,为了从射频角度减少直流线的长度,一般都要引入扼流线圈(choke)结构。如图2中所示。choke的作用是通直流而阻射频(阻交流)。通常来说,线圈的频率越高,对choke的数量和性能要求也越高。但是,在射频电路中,任何附加的线路/器件的引入都有可能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如前所述,直流线路的引入,在射频接收线圈的设计、生产、调试以及使用中,都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5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子
- 下一篇:模块化的组合光学数据网络及独立DC功率分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