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3连孔秧苗精确栽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5735.X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程;陈厚存;林昌明;吴中华;郭保卫;张军;霍中洋;许轲;戴其根;魏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秧苗 精确 栽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领域,涉及一种水稻3连孔秧苗精确栽培技术,能减少每亩栽植穴数,减轻劳动强度和缩短作业时间,利于水稻增产、高产及超高产。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稻抛秧主要采用单孔的塑盘育秧,每穴3-5个秧苗。每亩抛栽1.8万-2.5万穴,抛栽穴数太多,浪费劳动力,且秧苗分布不均匀,穴间空隙小,通风透光差,病虫害重,易倒伏,影响抛秧稻的高产和稳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水稻抛秧穴(丛,下同)数多,劳工花费大,秧苗分布不均匀,群体中、后期通风透光差,易倒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3连孔秧苗精确栽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3连孔秧苗精确栽培法,步骤如下:
先育成3连孔集团秧苗,然后进行点抛或摆植。
上述的3连孔集团秧苗是采用三连孔育秧盘育成,所述三连孔育秧盘是在秧盘平面上设有的多个育秧凹坑,每个育秧凹坑底部设有小孔,所述的育秧凹坑每3个为一组构成一个育秧穴,每个育秧穴内的3个育秧凹坑呈正三角形排列,并且育秧穴内的育秧凹坑在两两相邻处壁下凹,使每个育秧穴内的3个育秧凹坑局部连通形成三连穴(三连孔)。
本技术因采用稀植法栽植,要求秧苗栽后活棵快、分蘖早,对秧苗素质要求较高,通过严格旱育化控,秧龄25-30天,平均每苗带蘖0.5个以上。
采用3连孔塑盘旱育化控培育壮秧,抛栽穴数减少了1/3-2/3,提高抛秧或摆栽速度,显著节省劳力,减少劳动成本,且秧苗分布均匀,田间穴数少,穴间通风透光好,个体健壮,群体结构优化,能较稳定实现水稻高产或超高产,增产10%以上,增效1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三连孔育秧盘的部分结构整体俯视图;
图2为三连孔育秧盘实物照片。
图3为3连孔秧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所示的一种用于水稻有序抛摆植的育秧秧盘由145个秧苗穴1依次旋转180°排列组成,每个秧苗穴1是由三个育秧凹坑2以正三角形式排列构成,每个育秧穴1内的三个育秧凹坑两两相邻处穴壁向下凹陷坑深的1/3到1/2,使这三个育秧坑形成局部连通的三连穴,如此育出的秧苗 ,三坑的根系串通成为一个整体, 利于抛栽或摆栽。三连穴的中心没有下凹,因此构成一凸点或凸块4,凸点高度低于坑深,可以保证播种时 种子均匀的分在3个育秧坑中。每个育坑1的底部设有小孔3,用于调节水分。坑深为1.6厘米。
使用3连孔秧盘培育适龄壮秧,严格化控并实行旱管,秧龄25-30天,平均每苗带蘖≥0.5个。
由于每穴内根系串通成为一个整体,形成根球,如图3,点抛与传统撒抛相比,既减少了抛栽穴数,又保证了秧苗的均匀度。摆植是将每穴秧苗按照一定行株距摆植于土中,一般以秧苗根球刚好入土为宜。因3连孔秧苗根部带土,根球不松散,摆植后秧苗直立,此法栽植速度比传统人工手插洗根秧提高1/3-2/3。单季杂交稻每穴6苗左右,杂交粳稻大田每亩抛植6000-8000穴,杂交籼稻每亩6000穴;单季常规粳稻一般每穴6-8苗,大穗型粳稻品种每亩抛植8000穴左右,中穗型品种每亩10000穴左右,穗数型品种每亩12000穴左右;双季籼型杂交稻每亩8000-10000万穴。
精确点抛按一定行距匀抛。精确摆植按照一定行株距,手工将苗钵体栽于土中,一般行距30厘米,株距视密度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57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