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低噪楔形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6490.2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付光辉;傅前丰;尚奇;班伟;卢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张利萍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楔形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作业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下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洋工程应用中,分离装置功能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空间完成预先设定的各项动作,它们是水下潜器工作过程的时空展开控制器,是水下系统完成预定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之一。
随着声纳探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海洋已日益透明化,部分海洋工程要求水下潜器能隐蔽地投放到预定海域,并秘密开展水下工作,这就要求执行预定任务的具体执行机构能安静或低噪地开展工作,使整个水下潜器在水下安静展开,悄然进入工作状态,执行各项预定任务。
当前大多数水下工作平台采用火控分离装置,其原理类似枪械发射子弹,该类分离装置的优点是功率小、负载能力大、反应快速,但药室的爆轰爆燃以及柱销快速推入回收舱造成的强烈机械撞击,导致分离噪声很大,测试表明,未经过降噪处理,载荷能力为3T~5T的该类分离装置,其分离声源级达到200~230dB,几十海里外能监测到该装置的分离噪音;而经过专门降噪技术处理,载荷能力为3T~5T的该类分离装置,其分离声源级也达到160~180dB,依旧不能满足水下潜器水下作业隐蔽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水下低噪音楔形分离装置,其分离噪音120~130dB,基本等同于大多数海域的背景噪音,可有效解决传统分离装置分离噪声较大的技术瓶颈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低噪楔形分离装置,它包括:楔形分离机构;
楔形分离机构包括:作动器,基体,左压板,右压板,转轴,两个楔形块,助推弹簧,负载连接杆;
作动器通过螺钉固定在基体的左下部,静止时它使左压板和右压板处于水平位置,被触动后它使左压板和右压板绕轴向下方转动;
左压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基体左端;右压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基体右端,右压板有一个与左压板底部的楔形面相配合的条形结构;左压板和右压板在水平位置时,通过楔形面将两个楔形块抵在向心位置;左压板和右压板绕轴向下转动后,将两个楔形块松开;
负载连接杆的中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梯形凹槽,其底座放置在右压板6的尾部上,其上部托槽卡在基体的中部通孔口处,负载连接杆的上部留有两个通孔,通过一个横杆与负载相连;
两个楔形块的梯形面在静止状态分别卡在负载连接杆左右两侧梯形凹槽内,在被左压板和右压板松开后,楔形块在助推弹簧作用下向外弹出,并被限位螺钉挡住,其梯形面完全退出负载连接杆左右两侧梯形凹槽;
助推弹簧安装在楔形块上,呈压缩状态与基体接触;
本发明功率小,承载能力大,反应快速,使分离装置的分离噪音大幅度降低,有效解决传统分离装置分离噪声较大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水下各类潜器隐蔽地执行系统分离、时空展开和抛载任务。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水下低噪楔形分离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楔形分离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左压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右压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中的消音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作动器 2-螺钉 4-基体 5-左压板 6-右压板 7-转轴 8-楔形块 9-助推弹簧 10-负载连接杆 11-波阻抗梯度功能材料 12-橡胶消声材料 101-楔形分离机构201-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水下低噪楔形分离装置,它包括:楔形分离机构101和消音器201;
楔形分离机构101包括:作动器1,基体4,左压板5,右压板6,转轴7,两个楔形块8,助推弹簧9,负载连接杆10;
作动器1通过螺钉2固定在基体4的左下部,静止时它使左压板5和右压板6处于水平位置,被触动后它使左压板5和右压板6绕轴向下方转动;
左压板5通过转轴7连接在基体4左端;右压板6通过转轴7连接在基体4右端,与左压板5相比,其有一条长尾,长尾插入左压板5底部,两个压板的底部的楔形面相吻合;左压板5和右压板6在水平位置时,通过楔形面将两个楔形块8抵在向心位置,左压板5和右压板6绕轴向下转动后,将两个楔形块8松开;
负载连接杆10的中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梯形凹槽,其底座放置在右压板6的尾部上,其上部托槽卡在基体4的中部通孔口处,负载连接杆10的上部留有两个通孔,通过一个横杆与负载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6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