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2D-Mesh多核网络架构的并行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8022.9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潘红兵;郑维山;韩正飞;李丽;何书专;黄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9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esh 多核 网络 架构 并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架构的并行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Noc多核架构的基于2D-Mesh多核网络架构的并行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追求高性能的高速处理机,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处理机以及重复利用的IP核被集成到单个SoC(System-on-a-Chip)芯片上。然而基于总线结构的片上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和路由通信的片上网络(Networks on Chip, NoC)体系结构。NoC不仅具有良好的空间可扩展性,还提供了很好的并行通信能力,提高了数据吞吐率及网络整体性能。目前拓扑结构和相关应用的研究是NoC相关研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
所谓的NoC拓扑结构就是指NoC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方式。NoC的拓扑在NoC体系结构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它通常决定了片上网络中所采用的路由方式,仲裁算法以及IP资源的分布。二维网状网络(2D-Mesh)是目前研究中最常用的拓扑结构,其结构是每一个资源与一个通讯节点相连,而一个通讯节点与四个相邻的通讯节点和一个资源相连。通讯节点实现路由功能,并作为每个相邻的资源节点的网络接口。
由于2D-Mesh网络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模块的接口和高速的通信能力,因此为片上软件的并行化实现提供了硬件的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提高片上软件运行效率,充分利用2D-Mesh网络架构的硬件资源,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2D-Mesh多核网络架构的并行化方法。该方法配合具有高处理能力和高通信速度的2D-Mesh架构体系,可以充分发挥硬件系统的并行效用,有效提高片上软件运行效率,适用于具有一定特征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高速并行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2D-Mesh多核网络架构的并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任务、数据和流水三个层面的混合并行化;其中:
对于运算量较大的若干个并发执行的任务,分配在若干个芯片中并行执行,实现任务并行化;
对于一个芯片中的一项任务,若存在可并发执行的数据流处理过程,将其分解到若干个同构的功能模块中并行执行,实现数据并行化;
对于能够分解成若干步骤的单向数据处理过程,采用流水线方式并发执行,实现流水并行化。
本发明包含了任务、数据和流水三个层面的混合并行化。对于运算量较大的若干个并发执行的任务,由于其处理负荷较大若放在同一芯片执行容易造成瓶颈,因此可以分配在若干个芯片中并行执行,从而实现任务并行化。对于一个芯片中的一项任务,若存在可并发执行的数据流处理过程,可以将其分解到若干个同构的功能模块中并行执行,从而实现数据并行化。对于整个算法流程来说,若整体或某些部分可以分解成若干步骤的单向数据处理过程,对这部分可以采用流水线方式并发执行,从而实现流水并行化。
本发明中,上述三种混合并行化各代表整个并行算法流程的一个方面,每种并行化方法针对算法的一个特征,整个并行化过程是由这三种并行化方法混合实现的。
本发明采用混合并行化方法,利用该方法与2D-Mesh多核硬件架构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硬件系统的并行效用,同时也可以使软件应用充分的优化,有效提高片上软件运行效率,适用于具有一定特征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高速并行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2D-Mesh多核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任务、数据和流水混合并行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以一种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为例,说明该算法如何在2D-Mesh多核网络架构上实现任务、数据和流水混合并行化。
雷达成像算法中的RD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复杂单数据流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其大致过程可分为滤波、子孔径处理、合成孔径处理和成图处理四个过程。根据算法需要,可以设计一种如图1所示的2D-Mesh多核网络架构:该2D-Mesh是由4×4通信节点构成作为一个芯片,其中四个节点各挂载一个DSP处理单元,整个硬件体系由四个同构的四个芯片互联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