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装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8327.X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M·D·赫林;M·A·布兰科菲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74;H01R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装式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被安装至电路板边缘的跨装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当今电子设备中采用的一类电连接器被称为“跨装式连接器”或者“板边缘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被设置为用于容纳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配合边缘以及邻近该板的配合边缘暴露的多个接触焊盘或导体。典型的,该电连接器具有触头,该触头具有偏压电路板上的接触焊盘的悬伸的弹性臂。在该电连接器被安装到电路板之后,该触头被焊接至接触焊盘。在一些应用中,电连接器以及附着的电路板构成了用于另一设备的子组件。该电连接器的一个这样的应用是用在制造存储卡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组装中。
已知的电连接器并非没有缺陷。例如,存在减小连接器中的触头之间以及电路板上的接触焊盘之间的间隔或者间距的趋势,以便增加电连接器的密集度以及减小电路板上由电连接器所占用的面积。随着触头之间的间隔减小,安装有电连接器的电路板的相邻接触焊盘之间被桥接的危险将会增加。例如,当电连接器被安装至电路板的配合边缘时,触头犁过接触焊盘上的焊膏从而导致焊膏溅射到接触焊盘的印迹之外。如果间距很小,则相邻接触焊盘的焊膏可能会电气连接,由此导致相邻接触焊盘之间电气短路。
需要一种跨装式连接器以允许在增加触头密度的同时防止相邻接触焊盘之间的电气短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跨装式连接器包括具有配合端以及配置为安装至电路板边缘的安装端的壳体。触头由壳体支撑。触头从安装端延伸并且被配置为端接到电路板。触头被设置在配合端以用于与相应的配合元件相配合。一梳状件从壳体的安装端延伸。该梳状件具有多个彼此分离一间隙的指状件。梳状件被定位以使得上述指状件被定位于相应触头之间并且该触头位于相应的间隙之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连接器系统,其示出了安装到电路板的跨装式连接器;
图2是安装至电路板的跨装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跨装式连接器准备安装至电路板的跨装式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的顶视图;
图4是在初始配合步骤中跨装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在最终配合位置的跨装式连接器和电路板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是可替代的安装至电路板的跨装式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7是另一替代的跨装式连接器的顶部透视图;
图8是准备安装至替代的电路板的另一替代的跨装式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9是处于安装状态的图8中所示的跨装式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形成的连接器系统100。连接器系统100包括安装至电路板104的跨装式连接器102。电气元件(未示出),例如存储模块、处理器等也可安装至电路板104。可选的,多个跨装式连接器102可被安装至电路板104。
电路板104包括第一表面106以及第二表面108。电路板104具有配合边缘110,第一和第二表面106,108上的多个接触焊盘112位于配合边缘110处。跨装式连接器102在配合边缘110被安装至电路板104以使得跨装式连接器102与接触焊盘112电气连接。接触焊盘112可为任意类型的焊盘,例如电源焊盘、信号焊盘、接地焊盘等,其中功率通过电源焊盘传输,数据信号通过信号焊盘传输以及接地焊盘与电路板104的地电位平面电气共接。
电路板104包括安装特征114以牢固的将跨装式连接器102耦接至电路板104。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安装特征114构成贯穿电路板104的开口。紧固件或者其他元件可容纳入开口中以将跨装式连接器102固定至电路板104。
跨装式连接器102包括具有配合端122以及与配合端122相对的安装端124的壳体120。配合端122被配置为与相应的配合元件相配合。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端122包括被配置为将电路卡接收在其中的槽126。电路卡代表了配合元件。电路卡可包括邻近电路卡边缘的接触焊盘,该边缘接收在槽126中。在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配合元件,例如配合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支承系统
- 下一篇:电动车的控制器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