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支架的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8743.X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8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陆杰;曹一枢;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20;G01B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14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废气 再循环 冷却系统 扩散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支架的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支架,其结构见图1和图2,其是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的重要安装部件。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的作用是将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传送到冷却过滤系统,再将冷却过滤后的气体输送回发动机,从而有效降低汽车废气排放量、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因此对其制造精度与安装精度要求极高。扩散器支架作为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的重要安装部件,其加工制造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扩散器的安装精度,因此必须对其上端方孔13位置度、上端平面高度以及下端圆弧面14轮廓度进行检测,以往需要分别需要三副检测装置分别进行检测,其不仅检测过程繁琐、检测速度慢,而且分三次检测工件需要多次定位装夹,易引起定位误差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支架的检具,其能解决以往扩散器支架检测存在的检测过程繁琐、检测效率低以及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力夹,所述固定板前端安装有工件限位块、后端安装有定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两侧对应待检测支架理论型面轮廓位置开有支架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纵向上端固定有限位钉,所述定位块上安装有方孔检测定位销,所述工件限位块上还安装有检测块。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块的下部两侧端面均为检测面,所述两个检测面分别为通端检测面与止端检测面,所述通端检测面与待检测支架下端圆弧的理论轮廓面一致,所述止端检测面按待检测支架下端圆弧的理论轮廓面的公差要求偏置;所述检测块套装于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所述限位块,所述检测块通过螺母限位;所述大力夹通过垫块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采用本发明的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支架的检具,其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固定板内的支架限位槽、工件限位块以及限位钉进行工件的初定位,并由两侧的大力夹将工件夹紧于固定板,在定位装夹过程中、定位块上的方孔检测定位销直接对工件上端方孔的位置度进行检测,装夹完成后通过旋转检测块对工件的下端圆弧面进行轮廓度的检测,再可以通过间隙检测销检测上端平面高度,其对工件一次装夹即能进行三项检测,不仅简化了检测程序、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减少了以往由于多次装夹检测而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待检测扩散器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扩散器支架的检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3、图4和图5,本发明其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上安装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大力夹3,固定板4前端安装有工件限位块5、后端安装有定位块10,工件限位块5的两侧对应待检测支架理论型面轮廓位置开有支架限位槽12,限位块5纵向上端固定有限位钉11,定位块10上安装有方孔检测定位销9,工件限位块5上还安装有检测块6。检测块6的下部两端面均为检测面,两个检测面分别为通端检测面与止端检测面,所述通端检测面与待检测支架下端圆弧的理论轮廓面一致,所述止端检测面按待检测支架下端圆弧的理论轮廓面的公差要求偏置;检测块6套装于旋转轴8,旋转轴8固定于工件限位块5,检测块6通过螺母限位;大力夹3通过垫块2固定于安装板1。
检测时,将待检测支架放置于固定板4上,其中工件下端放置于支架限位槽12内,然后左右两侧大力夹3将待检测支架压紧于固定板4上,限位钉11套入待检测支架下端的两个方形孔中,待检测支架上端的方形孔套入定位块10上的方孔检测定位销9(若待检测支架上端的方形孔无法套入方孔检测定位销9,则该支架上端的方形孔位置度不合格,则不再进行其余两项检测),再通过转动检测块6来检测支架下端圆弧面轮廓度,若检测块6的通端检测面能通过则合格,若检测块6的止端检测面能通过则不合格;再采用间隙尺或者塞尺检测支架上端平面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7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启式涡流止回阀
- 下一篇:一种恒温阀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