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9131.2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方迪培;容树恒;陈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扭伤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激烈的运动中,如快跑、打球、上下楼梯中,下肢肌肉的损伤是很常见的。这种损伤常常给运动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行动不便,有的甚至会给运动员带来长久的损伤。
现有技术的装置主要是根据腓骨肌对防止由踝部内翻造成的踝部扭伤而设计的。但是,不同位置的腓骨肌对电刺激的反应不一,有些反应较为缓慢或不明显,从而造成运动员使用刺激装置仍然会扭伤踝部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能让运动者正确找到最佳刺激位置,减少扭伤状况发生的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帮助运动员准确找到是腓骨肌反应较快的理想刺激点的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并进一步提供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它包括:感应部,用于监测足部内翻速度,当足部内翻速度大于预设的阀值时,该感应部向刺激部发送触发信号,感应部和为它供电的电源封装于壳体中;
与感应部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的刺激部,所述刺激部包括在接到触发信号后产生腓骨肌刺激信号的脉冲发生器和与腓骨肌表面皮肤接触的电极片,所述脉冲发生器为脉冲电路;
所述装置还包括协助使用者将所述电极片定位于腓骨小头到外踝尖之间的皮肤表面上一点的辅助测量装置,该点到腓骨小头的距离为腓骨小头与外踝尖间距的四分之一。
在本发明中,所述辅助测量装置为连接感应部与刺激部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标有均匀的刻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辅助测量装置为一端固定连接于感应部或刺激部,其上标有至少五个等距离的标记点的弹性绳。
在本发明中,所述辅助测量装置为一端固定连接于感应部或刺激部的弹性绳,弹性绳上标有至少三个等分的弹性绳的标记点。
在本发明中,收拢辅助测量装置的卷线轴封装于壳体中。
优选地,卷线轴具有定位键,在卷线结束时将辅助测量装置固定,不致发生松弛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感应部和辅助测量装置集成于运动者鞋中,辅助测量装置由卷线轴收拢。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感应部和连接线、刺激部和连接线均优选为插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先将感应部黏贴或缝合于鞋的后端,并把连接线从封装于壳体里的卷线轴中拉出;再使用带有刻度的连接线找到腓骨小头和外踝尖之间的最佳刺激点,该最佳刺激点到腓骨小头的距离等于腓骨小头和外踝尖之间距离的四分之一;最后将电极片黏贴于所述最佳刺激点的附近的皮肤表面。
实施本发明的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辅助测量装置,例如标记有刻度的连接线或弹性绳可以方便的将刺激电极定位于最佳的刺激位置,更有效地刺激腓骨肌,使之更快的反应,减少踝部扭伤的发生;其次,感应部设置有卷线轴,可以将多余的连接线和/或弹性绳收拢起来,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连接线和/或弹性绳对运动者的干扰,另外有利于不同腿长的运动者使用,使产品适用于更多的运动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实施例的小腿各个试验点的位置示意图;
图2至图4是本发明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实施例分别用于不同的试验点的使用示意图;
图5.1是在电极尺寸均为大尺寸,但电极位置不同时的测试数据图;
图5.2是在电极尺寸均为中等尺寸,但电极位置不同时的测试数据图;
图5.3是在电极尺寸均为小尺寸,但电极位置不同时的测试数据图;
图6.1是在电极位置均为高位点,但电极面积不同时的测试数据图;
图6.2是在电极位置均为中位点,但电极面积不同时的测试数据图;
图6.3是在电极位置均为低位点,但电极面积不同时的测试数据图;
图7.1是在电极尺寸均为大尺寸,但电极位置不同各组数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图;
图7.2是在电极尺寸均为中等尺寸,但电极位置不同各组数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图;
图7.3是在电极尺寸均为小尺寸,但电极位置不同各组数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1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秸秆产生沼气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导电砂锅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