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9887.7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唯艳;付顺强;任会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件 稳定性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如何保证结构件的稳定性始终是一项关键技术,结构件的初始几何形状、表面残余应力等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单纯通过理论模型的稳定性计算难以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模拟计算结果,因此,有必要通过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对足尺寸结构件进行稳定性试验,进一步得到结构件的稳定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机理。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座2,第二固定支座3,承力拉杆4,铰支座5,传力支座6,千斤顶7,压力传感器8,限位板9,移动支座10,平台车11,轻轨12,平台支座13,临时支架14,其中,被测试结构件1水平放置,采用承力拉杆自平衡结构受力体系,通过承力拉杆4和千斤顶7加载压力平衡,实现向被测试结构件1两端施加轴向载荷。在试验装置具有千斤顶7的一端,由千斤顶7推动传力支座6,将载荷传递到压力传感器8上,并通过移动支座10对被测试结构件1施加压力载荷。现有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的承力拉杆承载极限为800吨,有效试验长度在25米~35米内可调。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由于被测试结构件和千斤顶之间设置有移动支座、压力传感器和传力支座,在向被测试结构件施加压力载荷时,较难保证压力载荷位于被测试结构件的轴向上,载荷对中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向被测试结构件施加压力载荷时,较难保证压力载荷位于被测试结构件的轴向上,载荷对中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包括:
承力拉杆;
第一传力支座,固定安装于承力拉杆,用于承载安装被测试结构件的第一端;
第二传力支座,活动安装于承力拉杆,用于承载安装被测试结构件的第二端,且用于承载安装被测试结构件的第二端的位置可在设定尺寸范围内进行调整;在外力载荷推动下,所述第二传力支座可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对被测试结构件施加压力载荷;
施载装置,位于第二传力支座背向第一传力支座的一侧,用于对第二传力支座施加外力载荷。
所述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
压力传感器,位于施载装置和第二传力支座之间,用于检测施载装置对第二传力支座施加的外力载荷。
所述第二传力支座安装有行走导向轮,所述行走导向轮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可随第二传力支座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沿承力拉杆滚动。
所述承力拉杆包括上承力拉杆和下承力拉杆,所述行走导向轮包括上行走导向轮,所述上行走导向轮位于上承力拉杆的顶面,可随第二传力支座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沿上承力拉杆的顶面滚动。
所述承力拉杆的截面形状呈“工”字形,所述行走导向轮进一步包括下行走偏心导向轮,所述下行走偏心导向轮位于下承力拉杆的工字槽内,可随第二传力支座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沿工字槽的顶面和底面滚动。
所述第二传力支座进一步安装有偏心导向轮,所述偏心导向轮位于承力拉杆的侧面,用于在第二传力支座受到非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的外力载荷时,自动调整第二传力支座与承力拉杆的间隙。
所述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承力拉杆下方、并与承力拉杆平行设置的轨道,所述第二传力支座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轨道上,可随第二传力支座沿承力拉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而沿轨道滚动。
所述第二传力支座具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用于安装被测试结构件的第二端,且安装位置可在腰形孔尺寸范围内进行调整。
所述结构件稳定性试验装置进一步包括:可调支架,用于在非试验过程中调整至设定高度支撑被测试结构件,包括:
支架本体;
高度调整机构,所述高度调整机构固定于支架本体上,包括调节丝杆、与调节丝杆螺纹连接的丝杆套、套于丝杆套外的导向套和固定于丝杆套上的支撑座,当旋转调节丝杆时,所述丝杆套带动支撑座移动至设定高度。
所述被测试结构件的第一端通过铰支座安装于第一传力支座,所述被测试结构件的第二端通过铰支座安装于第二传力支座。
所述铰支座为单向铰支座或万向铰支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98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通门式宽量程测磁仪
- 下一篇:基于车载终端的车辆导航行程规划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