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片服务器的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0118.9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贠文辉;唐本亭;高峰;胡晓峰;杨军;李炯;刘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彭晓玲;龚镇雄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片 服务器 网络 性能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业务支撑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刀片服务器的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和业务的不断增长,X86服务器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特别是X86刀片式服务器因其在计算密度、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方面相比机架和传统塔式服务器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具有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更加“绿色”节能,刀片服务器的采购量逐年不断快速增长,
随着企业的数据积累不断增加,企业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不断加大,因此刀片服务器的优势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体现出来。总的来说,刀片服务器具有装机密度高、可扩展与可维护性高、高效节能等三大优点,很适合于网络托管、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其中虚拟化和云计算等广泛应用,对设备间网络互连以及对外网络带宽需求越来越大。用户如何规划、设计和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刀片服务器设备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个购买刀片服务器的用户都希望买到性能高、价格低、网络吞吐大的产品,其中大多数用户最关心的还是刀片网络吞吐的以下指标:即刀片间网络吞吐性能和刀片对外的网络吞吐性能。
(1)传输不同数据包大小(例如典型为64Byte、128Byte、256Byte、512Byte、1024Byte、1518Byte)而且在无丢包情况下的刀片间或虚拟机之间每秒发送和接收吞吐或带宽,主要指标是bps(Bit Per Second)。
(2)传输不同数据包大小(例如典型为64Byte、128Byte、256Byte、512Byte、1024Byte、1518Byte)而且在无丢包情况下的整刀箱对外每秒发送和接收吞吐或带宽,主要指标是bps(Bit Per Second)。
因各厂家刀片服务器主要采用Intel或AMD平台,设备架构基本相同,每个刀片内部均提供两个内部网卡,对外通过刀片机箱配置交换模块连接其它设备,如图1所示。因刀片配置网卡对外并不可见,因此目前网络检测方法无法对刀片内部网卡性能进行检测,同理每刀片以及整机箱通过交换模块对外网络性能也无法检测。
因此各个厂商虽然都对外公布其产品对内以及对外的网卡及交换模块吞吐均为线速(转发阻塞比1∶1),但实际应用中各厂家设备差别较大,当网络负载较大时,会出现较明显的网络丢包,而根据统计数据,1%的丢包会导致20%的应用性能降低,因此如何评估刀片网络性能对现网实际应用有很大的意义。
但刀片服务器整体架构设计不同于普通机架和塔式服务器,特别是网络部分,每个刀片不直接提供对外网络接口,而是通过网络交换模块相互以及与其它设备进行通讯,因此如何对刀片内部网络性能以及每个刀片对外网络性能提供科学的性能检测指标成为用户面临的一个难题。
目前刀片服务器设备网络性能主要指标因现有网络性能检测仪表无法连接刀片内部网卡,因此虽然各厂商均标称网络为无阻塞线性转发,但是在现网中却出现了当多个刀片同时通过交换模块访问外部时,网络性能大大低于厂商标称值的问题,对现网业务的运营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一种检测方法能够评估刀片服务器之间的网络吞吐以及每个刀片对外的网络接入能力,用以全面的评价刀片服务器的网络性能。
另外由于目前虚拟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单台服务器(含刀片)往往会被划分为几台甚至十几台虚拟机,如何评估各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性能同样很有必要,而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检测方法评估虚拟机网络交换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刀片服务器的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和系统,能够全面评估刀片服务器的网络性能,包括传统检测工具无法检测的刀片内部网卡对外网络性能、刀片服务器刀箱配置的网络交换模块性能之间以及刀片的虚拟机之间的网络性能,而且实现简单,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1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