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功能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0715.1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峰;侯冠慧;王丽;米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庞建英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输送 机张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三功能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属于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它是一种同时具有对输送带张紧、调偏及防止打滑的多功能自动化装置,克服了现有张紧装置普遍不能自动调偏和防打滑的弊端,可广泛用于矿山、冶金、发电等使用带式输送机的行业。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输送散状固体物料的主要运输设备,在矿山、冶金、发电等行业大量使用。张紧装置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组成机构,其作用是保证输送带有足够的张紧力,能够使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加滚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防止两者之间打滑,从而完成能量传递功能,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带式输送机的整机性能技术指标。带式输送机朝着大运量、高速度和长运距方向发展,对张紧装置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张紧装置随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条件不同而张紧力可调,启动状态时由于惯量很大要求张紧力是正常运行时额定张紧力的1.5倍,启动后调整到额定张紧力,这样即可以满足启动要求,又节约能源,并且能够延长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开发一种动态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的张紧装置。
由于大型带式输送机单机长度都比较长,造成输送带的余度较长(通常有几十米),要求张紧装置必须有十几米长的行程,常规的张紧方式不能满足要求。传统的大型带式输送机常采用的张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锤式;重锤式是在带式输送机垂直下方修二十几米深竖井,输送带的余度放在竖井中并且吊有十几吨的重物以便拉紧输送带,这种方式结构简单,但造价高受现场条件限制,不适合井下使用,且张紧力不可调。另一种是复合式;这种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由机械和液压两套系统组成,机械部分采用一台绞车,液压部分采用一台液压泵站、一个几米长的液压油缸和一个蓄能站,其工作原理是输送带张紧行程的90%左右,是由绞车牵引安装有张紧滚筒的移动小车来完成快速预拉紧,最后张紧行程的10%左右是由液压油缸来完成张紧力的调节和锁死。整套装置由绞车、移动小车、张紧滚筒、液压泵站、液压油缸和蓄能站组成,其缺点在于设备体积都比较大、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故障率高及维修工作量大。
以上两种张紧方式都不具有自动调偏功能。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输送带跑偏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造成跑偏的原因很多,如安装不规范、下料不均、输送带接头不对称等,调偏也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转的前题条件,常采用在输送带沿途安装多组自动调偏托滚组或自动立滚调偏组,这两种调偏方式都会损伤输送带的边沿,影响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对张紧滚筒两侧张紧力进行调整是最有效的调偏手段,且不损伤输送带。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打滑现象,打滑是指驱动滚筒表面和输送带的线速度不同步,驱动滚筒表面线速度大于输送带的速度,造成打滑的主要原因是下料口出料不均,输送带上堆积的物料太多,带式输送机处于超载状态。另外一个原因是洒水给输送带降温时,输送带与驱动滚筒之间带有大量的水使得摩擦系数减小,严重时驱动滚筒在旋转,而输送带不动。打滑故障如不能及时排除,随着时间的延长输送带的温度急剧升高,极有可能发生输送带火灾和横向撕断输送带等一系列恶性事故。常规方法是在驱动滚筒和输送带上分别安装有两个测速传感器,测速传感器与输送带驱动滚筒紧密接触,用来检测驱动滚筒表面和输送带的线速度。缺点是工作环境恶劣,测速传感器经常发生因进水而损坏,另外长时间处于旋转状态,造成测速传感器故障率比较高。
本发明一种三功能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是在本申请人前一个专利“一种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专利号:201010575463.2)的基础上再创新发明的,原专利左右牵引系统采用链轮链条牵引系统,结构相对略显复杂,且只有调偏和张紧两种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三功能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体积大、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不具有自动调偏和防打滑功能等一些问题,从而公开一种同时具有张紧、调偏和防打滑功能的新型张紧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能适应煤矿、码头、电厂等特殊工况条件下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07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