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屏显示器多窗口对比度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1014.X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苏州)雷达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5/10 | 分类号: | G09G5/1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5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显示器 窗口 对比度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控制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显示器多窗口对比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飞行员获取飞机姿态导航信息、任务信息、战场态势的关键设备。随着显示控制系统的发展,机舱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显示器则是向紧凑型、集成型方向发展,以美军战机F22为例,整个驾驶舱只有一个大的显示器,所有的参数信息都由这一个显示器来处理显示。我国大屏幕显示器的研究目前技术也比较成熟,可以应用在相关的机型上。
大屏幕显示器的优势是集成度高、节约空间以及功耗低。原来机舱座位前控制面板上所有的显示器仪表界面都集成到一个大屏幕显示器上来显示,因此大屏幕显示的一幅画面包含了若干个小的子显示界面。原来显示器的操作按钮被菜单触摸取代,只留下几个必需的按键。
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测量,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差异范围越小代表对比越小,好的对比度就可容易地显示生动、丰富的色彩。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中,对比度对飞行员的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鲜明艳丽;而对比度小,则会让整个画面都灰蒙蒙的。高对比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灰度层次表现都有很大帮助,而低对比度在某些场合比如雷达画面显示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机舱显示器设计中,对比度调节是一个常用的必需功能,对飞行员的视觉观察有很大的作用。
在传统的机舱显示器中,每个显示器显示固定仪表的内容,进行对比度调节时,通过显示器周边的按键或者旋钮只能针对显示器的整幅画面进行调节。但是在大屏幕中,通常会出现只针对某部分或者某些部分的内容进行对比度调节,这样传统的对比度调节技术在这种情形上是无法应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口定位准确、调节方便的触摸屏显示器多窗口对比度调节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摸屏显示器多窗口对比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接收触摸屏坐标信息;
步骤2:由坐标转换模块对坐标信息进行坐标数据转换和重组;
步骤3:根据处理后的坐标信息打开子窗口
针对外部输入视频解码后的行场同步信息,结合由步骤2发送过来的坐标信息,实现窗口的打开;
步骤4:通过控制所打开的子窗口内的画面各像素的灰度值进行对比度调节;
步骤5:视频融合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在生成送屏时序的同时要判断每一个像素是否在打开的窗口里,进而赋予该点像素相应的灰度值,实现对比度处理后的视频与原视频的融合并输出至触摸屏。
所述触摸屏为红外触摸屏或电阻式触摸屏或电容式触摸屏。
接收触摸屏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RS232总线或通过RS485总线或通过RS422总线。
对于坐标数据的转换和调节可以用复杂可编程器件(CPLD)或者单片机或者高级精简指令处理器(ARM)来实现。
根据实际需求,重复步骤1、2、3,能打开多个子窗口。
步骤3中对比度调节范围为1~1024级。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触摸屏显示器多窗口对比度调节方法利用FPGA进行窗口打开,并进行对比度调节,并能实现打开窗口画面与窗口外画面的融合。另外,本发明利用RS232总线进行触摸区域坐标传送,减少总线资源占用,提高定位精度,利用CPLD进行坐标转换及重组,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由于本发明大部分功能都由FPGA来实现,因此对于显示器来说占用空间少,机舱系统高度集成的趋势下,本发明既能满足机舱显示器的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又能让飞行员像操作单个显示器那样来控制每个子显示画面,很好的达到预期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显示器多窗口对比度调节方法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及触摸屏工作原理;
图3是本发明开窗口示意与像素点坐标确定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流程图,
其中,1-通讯模块、2-坐标转换模块、3-开窗口模块、4-对比度调节模块、5-视频融合模块、6-按键、7-红外线发送端、8-红外线接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苏州)雷达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航(苏州)雷达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1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