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相间地下连续墙及其工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1651.7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钱圣德;邹宗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长城基础工程公司;邹宗煊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5/34;E02D5/38;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字型 钢筋混凝土 水泥 相间 地下 连续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相间地下连续墙及其工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沿海城市多属于软土地基,在挖掘深度5-15用的1-3层地下室基坑支护中,多采用钻孔灌注桩作支护排桩,如有内支撑,受坑外土体推力,排桩向坑内一侧处于抗拉状态,混凝土抗压不抗拉(抗压是抗拉强度的10倍),所以,排桩向基坑内一侧需要配较多的抗拉钢筋,向基坑外一侧为抗压,只需按规范配含钢量低的结构配筋。如基坑设计为悬臂桩方案,排桩受力状况正好相反,变为排桩向基坑内一侧受压,只需结构配筋,另一侧则需抗拉配筋,但相关设计规范均按整个桩断面以最大弯矩计算均匀满布抗拉钢筋,这就造成40%的钢筋强度浪费。此外,在排桩外侧设计有2-3排的相互咬合的连续的水泥高压旋喷桩或搅拌桩组成的止水帷幕,现行设计方案钢材用量大,浪费高,不节能,而且,支护造价也高,还有泥浆排放。
仔细分析我国沿海城市广泛分布的软土地基的地质状况是:在地面下1-3m为透水的硬壳层,再往下为10-30m厚的不透水的淤泥层,据此地质状况,可对现行方案优化。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应本着节约、节能原则,尤其对基坑支护这一待地下室施工结束,即完成自身使命的造价不菲的临时措施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相间地下连续墙及其工法,能在我国广泛存在的有含深厚的不透水的淤泥层的沿海城市的基坑支护中应用,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无泥浆污染、节能、造价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相间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相间的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为横截面呈工字型的沉管灌注桩,相间的水泥土为水泥高压旋喷桩。此处所说沉管灌注桩由专用带翼矩形沉管施工而成(设备另案申请),工字型钢筋混凝土横截面的中心受力矩形规格长0.6-1.5m,宽0.2-0.8m,向两侧翼展挡土的混凝土截面呈梯形或矩形,规格长0.1-0.5m,宽0.1-0.3m,钢筋混凝土桩长8-25m;水泥土桩径0.5-1.2m,桩长12-30m。
上述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相间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将沉管桩机立于基坑支护桩桩位上,并按图纸绑扎钢筋笼;
(B)、由桩机上的激振锤将带翼矩形沉管激振至设计标高;
(C)、当沉管为挤土型,其下端为闭合式活瓣或套钢筋混凝土桩靴,沉管至设计标高后,吊起钢筋笼从矩形沉管内徐徐放入,细竖筋一端放在桩身抗压一侧;
(D)、当沉管为非挤土型,则沉管下端下沉时开口,放土进入管内,再从管内取土(取土工艺另案申请),取完土再吊起钢筋笼放入沉管内;
(E)向矩形沉管内连续灌入混凝土,边激振边提管和浇灌混凝土至设计标高,由于矩形沉管下端双侧有突出的翼,提管时在翼后土中形成空腔,沉管内混凝土容重大于淤泥(混凝土容重2.4,淤泥容重1.7),混凝土便充填其空腔形成工字型的沉管灌注桩。周而复始,完成所有钢筋混凝土桩身的施工;
(F)、在每两根工字型钢筋混凝土桩之间,施工水泥高压旋喷桩至设计标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现浇工字型钢筋混凝土和水泥土桩相间地下连续墙及其工法,能在我国广泛存在的含有深厚不透水的淤泥层的沿海城市的基坑支护中,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受力合理、无泥浆污染、节能、造价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面示意图。
图中:1.中心受力矩形桩体,2.翼展挡土桩体,3.粗钢筋,4.箍筋,5.水泥高压旋喷桩,6.细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如图1,在建筑基坑挖掘前,将沉管桩机立于基坑支护桩桩位上,并按图纸绑扎由粗钢筋(3)、细钢筋(6)和箍筋(4)组成的钢筋笼,将带翼矩形沉管的下端端口套上矩形混凝土桩靴,由桩机上的激振锤将沉管振击至设计标高,吊起钢筋笼从矩形沉管内徐徐放入,细钢筋(6)一端放在桩身抗压一侧,,粗钢筋(3)一端放在桩身抗拉一侧。向矩形沉管内连续灌入混凝土,并边激振边提管和浇灌混凝土至设计标高,由于矩形沉管下端双侧有翼,提管时在土中形成空腔,混凝土便充填其空腔形成挡土的混凝土桩体(1)同时也形成中心受力矩形桩体(2),浇注至地面,完成一根钢筋混凝土桩身的施工;在每两根工字型钢筋混凝土桩之间,施工水泥高压旋喷桩(5)至设计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长城基础工程公司;邹宗煊,未经温州长城基础工程公司;邹宗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1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