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纺工艺中的牵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2146.4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河合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主分类号: | D01H5/44 | 分类号: | D01H5/44;D01G19/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杨楷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中的 牵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牵伸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带驱动下罗拉的牵伸装置,该下罗拉具有可调节的罗拉隔距,并且该牵伸装置用于前纺工艺中,其中,多根棉条由牵伸装置被牵伸并且合并成棉条股,该牵伸装置例如在并条机和精梳机中使用。
背景技术
在这种牵伸装置中,根据纺纱机要纺制的纤维的类型来调节罗拉的钳口距离(以下称为“罗拉隔距”)。在下罗拉由带驱动的牵伸装置中,在带松弛之后调节罗拉隔距并且随后由张力调节装置将带的张力调节至期望值。当带随着时间而拉长时,带的张力也由张力调节装置调节。
PCT国际公开的公开日语译文H05-502271公开了一种如图6所示的用于拉伸棉条的牵伸装置。牵伸装置具有由平带73驱动的驱动带轮71、72、以及转向罗拉74,其设置在驱动带轮71和72之间来改变平带73的运行方向P。平带73的张力由另一个转向罗拉76调节,该转向罗拉76具有固定在该转向罗拉上的张力杆75。张力杆75枢转地支撑在轴77上。转向罗拉76由弹簧78通过张力杆75推动,弹簧78的长度设定为预定尺寸,使得对平带73提供初始预定张力。转向罗拉76的位置由夹紧螺钉79固定在上述状态。
在减小上述公开中牵伸装置的平带73的张力时,在夹紧螺钉79松弛的状态下,使张力杆75克服弹簧78的推动力而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倾斜,从而减小平带73的张力,并且然后拧紧夹紧螺钉79来将张力杆75固定于其倾斜位置。张力杆75和夹紧螺钉79位于牵伸装置的驱动带轮71、72的下面。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并条机和精梳机中,张力杆75以及夹紧螺钉79的位置位于供支撑牵伸装置的下罗拉的托架可调节地安装的框架的下面,结果导致在改变罗拉隔距时解除弹簧78的推动力变得麻烦。另外,调节后的平带73的张力可能根据执行调节的工作人员而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牵伸装置,允许工作人员在罗拉隔距调节中容易地解除带的张力,并且允许工作人员在已经调节了罗拉隔距之后适当地调节带的张力。
前纺工艺中的牵伸装置包括:下罗拉,其罗拉隔距是可调节的;带,其用于驱动所述下罗拉;张力带轮,其能够向下推动所述带;支撑构件,其用于支撑所述张力带轮;推动构件,其能够向下推动所述支撑构件,以通过所述张力带轮对所述带提供期望张力;以及推动力解除装置,其用于解除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力。所述推动力解除装置设置在所述张力带轮上方以能够在所述张力带轮上方操作。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以及优点将从下面的结合附图通过示例示出本发明原理的描述中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被认为新颖的特征具体地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本发明及其目标和优点通过参考下面的目前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的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牵伸装置的用于后下罗拉的驱动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牵伸装置和圈条器的示意侧视图;
图3A是表示张力调节装置的沿着图4的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图3A中的张力调节装置的盖和弹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牵伸装置的用于下罗拉的驱动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张力调节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张力调节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牵伸装置。如图2所示,根据实施例的牵伸装置总体上用数字11指示。从多个精梳头(未示出)或从多个并条机(未示出)的条筒供应的多根棉条在牵伸装置11中被牵伸并且通过打裥器12被输送到圈条器13。牵伸装置11是三罗拉式,具有前下罗拉14、中下罗拉15和后下罗拉16。前上罗拉17、中上罗拉18和后上罗拉19分别设置在与前下罗拉14、中下罗拉15和后下罗拉16对应的位置。下罗拉14、15、16和上罗拉17、18、19形成了三对罗拉,即分别为下罗拉和上罗拉的前对、中对和后对。相对于棉网F的行进方向,在前下罗拉14的前侧设置有转向罗拉20,用来将从前下罗拉和前上罗拉14、17对输送的棉网F的行进方向改变为向下运动。
圈条器13包括圈条器喇叭口21、一对圈条压辊22和斜管齿轮23。从打裥器12向下行进的棉条S穿过圈条器喇叭口21和一对圈条压辊22,被再次按压,从而由斜管齿轮23输送到条筒2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2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