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用简易双筒炮泥制作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2210.9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妮;赵杰;单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海妮;赵杰;单玉婷 |
主分类号: | F42D1/08 | 分类号: | F42D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212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双筒 制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炮泥制作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隧道爆破、定向爆破或者矿山爆破时封堵炮眼的一种简易双筒炮泥制作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炮眼封堵方法,根据工程用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隧道爆破炮眼封堵、定向爆破炮眼封堵和矿山爆破炮眼封堵。虽然盾构机在隧道开凿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仍然不能取代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开凿中的地位。在隧道爆破中,因为很少存在瓦斯爆炸的危险,所以对炮眼封堵的要求不严格,但工序繁琐,习惯于用多装一至两个药卷的方式达到设计的爆破效果。在定向爆破领域,由于对爆破效果要求较高,精确的装药量和高标准的炮泥封堵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在矿山爆破中,尤其是煤矿掘进爆破中,一般存在诱发瓦斯爆炸的危险,所以对炮眼的封堵要求非常严格。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几种炮泥制作机,但是鉴于存在笨重、占用空间大、使用电动机驱动等原因,实际应用中依然使用手工搓制炮泥的办法。现有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设备体积较大,比较笨重,质量在400Kg-600Kg不等,整体采用铸铁支架和外壳,使得重量进一步加大,搬运困难,而且隧道或者是矿山巷道工作面空间有限。
2)使用电动机驱动,不仅增加了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而且动力外置不利于防爆,不能满足矿山的特殊要求
3)设备使用的电动机功率过大,盲目追求炮泥的高生产率,超出了生产中的实际需求量。
4)炮泥需要专门的搅拌设备,同时炮泥也需要专门的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炮泥制作机存在的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且能满足现场作业对炮泥需求量的简易双筒炮泥制作器,给隧道爆破、定向爆破或者是矿山爆破制作炮泥带来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简易双筒炮泥制作器,包括有手持部分、推压部分和喂料成型部分。所述手持部分是一根横置圆柱体木杆手柄,有两个通孔,通过螺栓与推压部分连接,两端适合双手抓握。推压部分包括两根导轨连接杆、踏板、踏板压片连接杆和压片组成。喂料成型部分是两个并在一起的炮泥成型薄壁铁筒,用于使炮 泥成型。
所述手柄通过两个通孔与两根导轨连接杆固定,导轨连接杆与手柄连接端有螺纹和定位垫片,通过螺母与手柄固定在一起。
所述导轨连接杆既是踏板的导轨,又是连接手柄和炮泥成型薄壁铁筒的连杆,而且导轨连接杆上设置有增压环。
所述踏板通过两个定向孔在导轨连接杆上上下滑动,并且通过踏板与压片连接杆和压片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导轨连接杆通过固定杆和加强筋与炮泥成型薄壁铁筒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占用空间小,携带运输方便。
2)无需电源,无需对炮泥进行预加工,使用方便。
3)可以通过炮泥成型薄壁铁筒垂直砸夯炮泥堆,在成型薄壁铁筒内使炮泥成型并夯实,然后双手拉手柄,一脚蹬踏板,压出成型的炮泥,给爆破作业使用炮泥封堵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导轨连接杆螺纹端,2.螺母,3.垫片,4.手柄,5.定位垫片,6.导轨连接杆,7.踏板,8.踏板定向孔,9.踏板与压片连接杆,10.固定杆,11.加强筋,12.炮泥成型薄壁铁筒,13.压片,14.增压环。
使用该简易双筒炮泥制作器时,双手握在手柄4的两端上,通过挥动手柄4带动炮泥成型薄壁铁筒12砸夯炮泥堆,反复数次之后,炮泥灌满炮泥成型薄壁铁筒12,并且通过增压环14的阻力增压作用被夯实,再双手向上拉提手柄4,同时一只脚向下蹬踏板7,踏板7通过导轨连接杆6定向带动踏板与压片连接杆9,进而使压片13挤压推动炮泥成型薄壁铁筒12中的炮泥出来。这样一次就可以制作两个炮泥,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作炮泥简单快捷,适合各种爆破工程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海妮;赵杰;单玉婷,未经赵海妮;赵杰;单玉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22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