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池盖帽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0516.8 | 申请日: | 201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勤勇;杨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2141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池 盖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壳的盖帽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目前一般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盖帽是由顶盖、镍环、安全膜片封装在密封圈里,然后再在安全膜片底部焊接上孔板组成。当电池过充电或短时间大电流放电时,会产生大量气体。气体达到一定的压力,首先将安全膜片的鼓包向上翻转,拉断与下面孔板的连接,使电池终止继续冲、放电。如气压进一步升高,高压气体将从防爆刻线处撕开安全膜片,向外释放,从而防止了电池爆炸,保证了使用安全。
但是在电池厂家使用过程中,发现普通结构的盖帽存在很大的缺陷。
电池厂家封装盖帽,一般是采用旋转滚压工艺完成。在封装过程中,盖帽边缘受到很大的上下以及向内的挤压力,铝制的安全膜片极易产生变形,从而波及到防爆刻线,造成安全膜片的爆破压力不稳定。
一般的盖帽结构,孔板的平面都高于密封圈的底边。这为电池生产厂家在孔板上焊接极耳带来了诸多不便。
最重要的缺陷是:当孔板与安全膜片脱开以后,会掉入电池里,脱落的孔板与电池内壁接触造成短路,引发新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池盖帽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新型电池盖帽结构,包括顶盖、镍环、安全膜片、绝缘垫圈、孔板和密封圈,他们的安装顺序从上向下依次是顶盖、镍环、安全膜片、绝缘垫圈、孔板, 所述安全膜片采用热敏电阻材料(PTC)制造,安全膜片的中部下沉,沉底的部位通过两个焊点焊接在孔板的中心,所述密封圈包覆在外部,将顶盖和孔板上下包围,所述孔板的下部突出于密封圈的底边。
在安全膜片下沉部位的侧面增加一个内凹穴,所述内凹穴是下沉后再进行内拉伸形成的。
所述密封圈包覆在顶盖到孔板的外围。
在安全膜片内凹穴的外面,加设一个绝缘垫圈。
本专利公开的盖帽结构设计,完全解决了以上3个缺陷。
在安全膜片上增加了一个凹穴,使安全膜片的边缘与防爆刻线之间有了一个缓冲区间,彻底阻断了因安全膜片边缘的变形而对防爆刻线的影响,使安全膜片的爆破压力更加稳定。
将孔板的中间部分作了一个浅拉伸,使孔板的底面突出于密封圈的底边,方便了电池生产厂家极耳的焊接。
将密封圈的底边向中心作了环形延伸,使延伸部分恰好托住孔板的拉伸边,保证了孔板与安全膜片脱开以后仍留在盖帽里,彻底防止了孔板掉入电池的可能。
在安全膜片凹穴外面,加设一个盆状的绝缘垫圈,保证了脱落后的孔板,即使在受到震动时,也不会与安全膜片产生二次通电,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常用的电池盖帽结构;
图2是另一种常用的电池盖帽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新型电池盖帽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电池盖帽结构,包括顶盖1、镍环2、安全膜片3、绝缘垫圈4、孔板5和密封圈6,他们的安装顺序从上向下依次是顶盖1、镍环2、安全膜片3、绝缘垫圈4、孔板5,所述安全膜片3采用热敏电阻材料(PTC)制造,安全膜片3的中部下沉,沉底的部位通过两个焊点7焊接在孔板5的中心,所述密封圈6包覆在外部,将顶盖1和孔板5上下包围,所述孔板5的下部突出于密封圈6的底边。
在安全膜片3下沉部位的侧面增加一个内凹穴8,所述内凹穴8是下沉后再进行内拉伸形成的。
所述密封圈6包覆在顶盖1到孔板5的外围。
在安全膜片3内凹穴的外面,加设一个绝缘垫圈4。
本专利公开的盖帽结构设计,完全解决了以上3个缺陷。
在安全膜片上增加了一个凹穴,使安全膜片的边缘与防爆刻线之间有了一个缓冲区间,彻底阻断了因安全膜片边缘的变形而对防爆刻线的影响,使安全膜片的爆破压力更加稳定。
将孔板的中间部分作了一个浅拉伸,使孔板的底面突出于密封圈的底边,方便了电池生产厂家极耳的焊接。
将密封圈的底边向中心作了环形延伸,使延伸部分恰好托住孔板的拉伸边,保证了孔板与安全膜片脱开以后仍留在盖帽里,彻底防止了孔板掉入电池的可能。
在安全膜片凹穴外面,加设一个绝缘垫圈,保证了脱落后的孔板,即使在受到震动时,也不会与安全膜片产生二次通电,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0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性电池防爆正极帽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池板封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