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降落作动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1457.6 | 申请日: | 201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2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曾维希;吴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B64D4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降落 作动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辅助降落作动筒。
背景技术
对民航业而言,航班安全着陆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保障旅客与机组人员人身安全不受侵害的重要前提。作为飞机系统一部分的飞机起落架系统,就像飞机的脚一样,是民用飞机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飞机故障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起落架原因导致的。虽然维修人员很早就开始关注飞机起落架系统的安全问题,但现在对实际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故障检测主要还是在地面进行。如果飞机起落架在空中发生故障,目前只能通过紧急迫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这样飞机损毁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害。
目前协助飞机安全降落的装置存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飞机在迫降时,对地面会产生一个很大的下降冲力,单纯的一种缓冲装置不能消除如此之大的下降冲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辅助降落作动筒,该作动筒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减震效果更出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辅助降落作动筒,主要包括:顶杆活塞、筒体、固定连接在顶杆活塞内的定位突台、在筒体底壁螺纹连接着的油针、设置在顶杆活塞内部下端的阻尼台、设置在上述阻尼台中间的阻尼孔,该阻尼孔与油针相对;在所述顶杆活塞内部设有低压气室和高压气室,低压气室和高压气室之间设有上分离活塞;在该上分离活塞和阻尼台之间、固定突台之下设有下分离活塞;所述顶杆活塞外壁和筒体内壁形成初级溢流腔,顶杆活塞内壁、下分离活塞和阻尼台组成次级溢流腔;上分离活塞、下分离活塞和顶杆活塞内壁之间形成低压气室,上分离活塞和顶杆活塞内壁间构成高压气室;在所述低压气室和高压气室之间的顶杆活塞外壁上设有一个充气装置,该充气装置通过两条充气管道分别与所述低压气室和高压气室相连通,在两条所述充气管道中分别设有两个单向阀。
其中,所述筒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顶杆活塞为一次性成型件。
其中,所述顶杆活塞和筒体之间的连接处通过由氟橡胶制成的密封圈密封。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双气室都设计在顶杆活塞内,可以简化充气孔装置,使得对高低压气室更加方便易操作;2、本实用新型将双气室同时安装于缓冲器上部,使得缓冲器在受外界压力作用时产生的反力具有渐增性,压力传递更快,减震效果更出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辅助降落作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顶杆活塞,3.初级溢流腔,4.次级溢流腔,5.低压气室,6.充气装置,7.单向阀,8.高压气室,9.上分离活塞,10.定位突台,11.下分离活塞,12.阻尼台,13.油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辅助降落作动筒,主要包括:顶杆活塞2、筒体1、固定连接在顶杆活塞2内的定位突台10、在筒体1底壁螺纹连接着的油针13、设置在顶杆活塞2内部下端的阻尼台12、设置在上述阻尼台12中间的阻尼孔,该阻尼孔与油针13相对;在所述顶杆活塞2内部设有低压气室5和高压气室8,低压气室5和高压气室8之间设有上分离活塞9;在该上分离活塞9和阻尼台12之间、固定突台之下设有下分离活塞11;所述顶杆活塞2外壁和筒体1内壁形成初级溢流腔3,顶杆活塞2内壁、下分离活塞11和阻尼台12组成次级溢流腔4;上分离活塞9、下分离活塞11和顶杆活塞2内壁之间形成低压气室5,上分离活塞9和顶杆活塞2内壁间构成高压气室8;在所述低压气室5和高压气室8之间的顶杆活塞2外壁上设有一个充气装置6,该充气装置6通过两条充气管道分别与所述低压气室5和高压气室8相连通,在两条所述充气管道中分别设有两个单向阀7。
其中,所述筒体1由钛合金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顶杆活塞2为一次性成型件。
其中,所述顶杆活塞2和筒体1之间的连接处通过由氟橡胶制成的密封圈密封。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双气室都设计在顶杆活塞内,可以简化充气孔装置,使得对高低压气室更加方便易操作;2、本实用新型将双气室同时安装于缓冲器上部,使得缓冲器在受外界压力作用时产生的反力具有渐增性,压力传递更快,减震效果更出色。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它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未经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14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动压环式气体压缩机
- 下一篇:蒸压粉煤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