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1496.6 | 申请日: | 201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莎莎;宋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已离不开语音功能,例如家庭影院、电脑、便携式电话、掌上游戏机、多媒体播放器及能够通过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其他设备。而发声器作为语音的播放装置,其设计好坏直接影响扬声器的性能。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包括支架、收容于支架的音圈、受音圈驱动而振动的振膜及固定于音圈上的导电板,其中,振膜设有朝向音圈的下表面,音圈设有朝向振膜并与其下表面相连的上端面及固定导电板的侧面,由于音圈的上端面很窄很薄,会导致音圈与振膜的连接接触面很小、连接不稳,此外,也使得导电板与音圈的连接不牢固,这样,即便涂覆大量的胶水也达不到音圈与振膜,甚至导电板的稳固连接。
因此,有必要提处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能实现音圈与振膜及导电板之的稳固连接的发声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声器,其包括设有底部的盆架、收容于盆架内的音圈、受音圈驱动而振动的振膜及与音圈电连接的导电板,所述音圈设有朝向振膜的上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和振膜之间还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振膜相连的第一表面及与其相对的第二表面。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中,所述振膜包括位于中央的球顶部及围绕球顶部的折环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与球顶部相连,连接部的第二表面与音圈的上端面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的第二表面上设有与音圈上端面相卡合连接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板固定于音圈外侧且与连接部的第二表面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音圈包括骨架及缠绕于骨架上的线圈,所述导电板固定至音圈的骨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音圈的个数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电板包括与两音圈骨架相连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自两支撑部延伸而出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及连接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盆架底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折环部的内周边与球顶部的外周边至少部分叠合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发声器的振膜与音圈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连接部,这样,与传统的音圈与振膜的连接方式比起,由于连接部的设置,使得振膜与音圈之间的胶合面变得更大,加强振膜与音圈的连接。
此外,由于导电板也连接到连接部上,使得导电板与音圈的连接也变得更加牢固,从而,使产品的性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与连接部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可应用于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上,大到家庭影院、电脑,小到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10包括磁路系统11、振动系统及收容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的盆架13。其中,盆架设有底部130。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11包括两个磁轭110、两个磁钢111及两个上极芯112和两个下极芯113,每个磁钢111分别收容于与其相对应的磁轭110内,上极芯112位于与其相对应得磁钢111上,下极芯113位于相对应得磁钢111与相对应的磁轭110之间,磁轭110与其磁钢111之间设有磁间隙,音圈组121悬于与其对应的磁间隙中。音圈121的个数与磁轭110一致,亦为两个。当然,磁路系统也可包括多个磁轭,同时,磁轭与磁钢、极芯、音圈的个数相等。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20、驱动振膜120振动的音圈121及固定在音圈121上的导电板122。其中,振膜120包括位于中央的球顶部201及围绕球顶部201的折环部202,球顶部201设有外周边208,折环部202设有内周边209,球顶部201的外周边208与折环部202的内周边209至少部分叠合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完全叠合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1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流风机支架结构
- 下一篇:吹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