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双侧可调压力的手调式制动调整臂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1707.6 | 申请日: | 201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4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王新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新锐 |
主分类号: | F16D65/48 | 分类号: | F16D65/4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陈其霞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可调 压力 调式 制动 调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调式制动调整臂,确切地说是一种水平双侧可调压力的手调式制动调整臂。
技术背景
调整臂虽然是利用蜗杆与蜗轮的自锁力控制蜗杆反向回转的,但当车轮反作用力与汽车总质量惯力的作用,通过凸轮施加于调整臂的蜗轮时,当其反向力超出蜗杆的自锁力时,蜗杆即产生反时针转动,使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放大,造成制动滞后和制动力矩减小,制动疲软,制动距离延长,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制动不灵是造成目前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
确保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在设定的范围内,提高调整臂的调整精度、保证蜗杆的扭矩、控制蜗杆反向倒退,是解决事故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必须强化对调整臂蜗杆轴水平双侧压力的可调。30年代制成的制动调整臂对蜗杆轴的压力,是单向斜角型,此设计造成蜗杆与蜗轮结合时齿向位移,大大地降低了蜗轮副的强度。目前仅在低速汽车中使用。现有一种调整臂是对蜗杆轴施加水平双侧压力的设计,但是不可控制的。对蜗杆轴的压力完全是随机的,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存的问题,给人们提供一种不仅通过扭矩的调整,保证蜗杆轴不会在车辆额定载荷总质量下,发生调整臂回退,制动蹄与制动鼓间隙大于设计规范的现象,而且调整精度的提高,制动蹄与制动鼓间隙准确,不会发生因蹄鼓间隙过小,产生拖滞造成制动衰退,也不会产生因蹄鼓间隙过大造成制动疲软,制动力不足,有效降低汽车事故,同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水平双侧可调压力的手调式制动调整臂。
本实用新型它是由现有的调整臂改进而成,包括壳体、和装于壳体内的蜗轮、蜗杆、蜗杆轴,其特征在于:蜗杆轴的轴向凹槽两侧装有由调整螺套、弹簧和锁紧螺钉组成的调整机构,锁紧螺钉穿过弹簧,前端置于凹槽,调整螺套套固在锁紧螺钉外。
所述的凹槽均分成12个钢球格。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蜗杆轴的轴向凹槽两侧装有由调整螺套、弹簧和锁紧螺钉组成的调整机构,又凹槽均分成12个钢球格,因此不仅通过扭矩的调整,保证蜗杆轴不会在车辆额定载荷总质量下,发生调整臂回退,制动蹄与制动鼓间隙大于设计规范的现象,而且调整精度的提高,制动蹄与制动鼓间隙准确,不会发生因蹄鼓间隙过小,产生拖滞造成制动衰退,也不会产生因蹄鼓间隙过大造成制动疲软,制动力不足,有效降低汽车事故。
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整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和装于壳体内的蜗轮2、蜗杆3、蜗杆轴4,蜗杆轴的轴向凹槽两侧装有由调整螺套5、弹簧6和锁紧螺钉7组成的调整机构,锁紧螺钉穿过弹簧,前端置于均分成12个钢球格的凹槽8,调整螺套套固在锁紧螺钉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新锐,未经王新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17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离心风机的环路组合换热器
- 下一篇:用于工业门中置梁上的挠度调节装置